因地制宜推动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
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重塑城市的生态价值是公园城市建设的基础维度。山东聊城高新区秉持“绿色为体、人文为魂”的发展思路,以人民为中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着力推动公园城市“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与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美好生活的社会价值”之间的融合转化,构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适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合的复合系统,以达到人、城、境、业的高度和谐统一。
开窗见绿,打造绿色生态体系
聊城高新区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结合“月季公园核心统领、道路绿地基础良好”的特点,编制《聊城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规划(2023—2027)》(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充分衔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一心、两轴、三区、七园”的生态空间格局,融合“一核、九线、多带、多点”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领公园城市建设,按照“公园+”“+公园”的总体建设思路,形成“一核、两轴、三带、五廊、多园”的公园城市生态骨架。2023年,聊城高新区投资1.2亿元,按照“道路绿地公园化、公园绿地景区化、外围绿地市场化”的原则,结合区域人文、科技、地理要素,高质量推动绿化更新,累计新建绿化面积19.73
的口袋公园、自行车道、漫步系统,从公共开放空间上提供更多高品质的适合青年人的游憩场所,并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公园绿地智慧化,实现人与设施间的互感、互知、互动,激发青年人扎根高新区、干事创业的动力。
齐头并进,衍生绿色生态产业链
生态产业依托公园城市的绿色空间生存,聊城高新区不断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有效激活、全面释放城市生态的经济价值。一是大力促进花卉产业发展。根据区域公园绿地的基础条件,在更新改造中充分保留和利用原有的乔木和花灌木,增加适应性强、易于管理的多年生花卉,形成鲜明的“花园式”公园城市特点。基于“花园式”公园城市定位,利用东二环路、四新河等绿地空间,建设可观、可赏、可游的高端花卉生产景观,带动城郊接合部的旅游产业发展。二是积极发挥园林康养作用。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集科学性、文化性、观赏性、体验性、参与性、康养保健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康养景观。三是着力强化自然教育体验。依托公园、绿道建设自然教育中心,完善植物、湿地、生物标识系统和解说系统,多形式创建湿地、河流、生物等自然课程,持续开展科普导赏活动。除此之外,还依托月季公园申办、举办各级各类花卉赛事活动等,以赛促建、以赛带动生态经济发展。
公园城市建设有利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有利于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聊城高新区将积极探索公园城市建设和运营新模式,推动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的深入转化,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