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链接资源 多方赋能 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
x镇围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在党建引领、源头治理、数字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高,以“三个转变”全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板”。2023年,x镇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10亿元镇。
一、党建引领、先锋领航,变“单打独斗”为“多方联动”
x镇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治理方式,有效整合基层治理力量,形成抱团共建、协作共享、优势互补治理模式。
找准服务“要点”,搭建基层治理“连心桥”。创新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办理平台,依托“志愿x”“上善x·德助联盟”“多多莱”等平台,吸纳党员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200余人,打造“党代表工作室”“有事找书记”“圆桌议事会”等特色党群服务品牌,开展离退休干部“银发工程”,通过“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党员接单”方式,实现民意随时收集、事件随时办理、结果随时反馈。截至目前,累计收集问题116个,现场解决92个,限期解决24个,并对事项办结情况进行事后跟踪回访。一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服务站“百名优秀站长”,老干部志愿服务队获评市“最美老干部志愿组织”。
聚焦群众“优点”,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实行志愿服务“履约+积分”方式,积极探索把涉及遵纪守法、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等8类事项进行量化赋分,依托“道德积分
源头预防、访前法律咨询等7个开放窗口,引入信访说理听证程序,引导群众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让群众在每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中心建成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超800余人次,参与信访矛盾纠纷调解220余次,成功调解农民工欠薪、医保错缴等矛盾纠纷40余宗,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
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人员作用,聘请5名法律工作者在镇信访接待中心轮值坐班,对上访人员进行诉求疏导、政策宣导、流程引导。重点围绕信访矛盾易发领域和苗头问题提前介入,开展以风险评估、释法析理、明晰法律关系等为主的“法律体检”,梳理研判可能发生的信访矛盾,明确各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信访矛盾发生。今年以来,律师团队参与全镇重要文件合法性审核55件、重大合同审核32件、重大涉法事项办理8项,提出具体意见建议480余条。
三、数字赋能、科技支撑,变“繁琐复杂”为“高效便捷”
x镇坚持以数字赋能乡村建设,融合“云广播”“云印章”等场景,探索乡村数字治理新模式。
打造“云广播”,让宣传发动更全面。搭建数字乡村“云平台”,通过操作平台进行远程控制,即可实现“信息一点录入,多终端播报”,确保群众第一时间掌握安全生产、防汛防溺水等最新信息,破解农村信息传播“最后一百米”瓶颈。全镇65个自然村实现“云广播”全覆盖,累计广播各类信息2.8万余次。
打造“云印章”,让办事审批更高效。打造“云印章”手机APP和网页客户端,村民需要盖章时,提交真实完整材料,工作人员即可线上实时审批,时间从几天缩短至几分钟,群众办事效率大大提高。截至目前,“云印章”启用培训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公章已下发至全镇13个新村,完成“云印章”使用审批4200余次,发现并纠治问题60余个。
打造“体验区”,让政务服务更亲民。升级改造政务公开体验区,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事项,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等体验内容,安排专人接受群众咨询,解答各类业务办理流程,打造场所集约、数据集中、办事集成的高效服务模式。体验区建成以来,已提供政务公开体验服务320余人次,解答群众问题220余个,印发镇情要情6.4万余份,获评x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