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两个结合”中 深入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目 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及其科学特征第一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及其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系第二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第三章“两个结合”的提出及其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第四章文明与文化的关系第五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 及其科学特征第一章
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世界范围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提出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把握好其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包含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具有丰富实践内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在哲学层面理解“体”与“用”的关系,做到正确理解与准确表达相互统一。体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根本实践明晰宗旨完全通达实践理论与实践相互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历经实践检验,其科学性与作用力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证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不能孤立地学习。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 及其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关系第二章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命题。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希望大家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范畴,这一范畴可以支配并包容其他概念,是完全成熟且具有典型性的范畴。范 畴概念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范畴。康德曾说过,范畴“是关于一个一般对象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对象的直观就在判断的逻辑机能的某个方面被看作确定了的”。 涂尔干说,范畴是最高概念,可以支配和包容其他所有概念,“是精神生活的永恒模式”。 恩格斯指出:“一切真实的、寻根究底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们从有限中找出和确定无限,从暂时中找出和确定永久。然而普遍性的形式是自我完成的形式,因此是无限性的形式,它把许多有限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无限的东西。”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 科学内涵第三章
(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穿在我们党的全部历史过程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把先进的思想理论带到中国,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引领中国走进现代世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从民本到民主,从九州共贯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从万物并育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富民厚生到共同富裕,中华文明别开生面,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起点,贯穿我们党的全部历史。 建设并建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长期过程,要分阶段进行建设,不同阶段显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过程,同时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提出“第一个结合”提出“第二个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领导民主革命的大业,提出“第一个结合”,为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支持,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支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时提出“第二个结合”,为最终建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支持。
(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现代”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其与古代文明的形态传承与区隔,也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与政体的标识性。从全球史的视野看,中华文明往往与地中海文明相对应,二者共同构成了古代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觉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任。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阶段的文化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具有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时代,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二者是形态的传承与区隔的关系。
(五)文明与国家的关系国 家文 明国家是文明的集中体现与依托,国家政权与文明形态不能够割裂,一旦割裂往往就政息人亡。
(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构成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共同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又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共同基础。
(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将此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正在从事的伟大事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需要共同努力创造、扎实推进的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八)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标志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成阶段的文化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创造的文明。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彰显出的文化形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