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组织部部长在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作为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的关键,聚焦“选育管用”四个环节精准发力,全链条抓好村级后备力量储备管理工作,着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确保村级后备力量“量足质优”,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精准“选”苗,建好储备“蓄水池”。坚持高标准推进,注重“下深水”摸排人选,成立村(社区)“两委”换届摸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任务到人责任体系,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县委主要负责人带头统筹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全覆盖开展后备力量摸排专项行动,动态补充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坚持从本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外出经商返乡人员、大学毕业生等群体中推荐选拔,综合入户走访、代表推荐、组织引荐等形式,全面摸清优秀人才底数,分门别类建立摸排情况台账并动态更新,为后续推荐选拔打牢扎实基础。同时,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树立“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用人导向,按照“凡进必审”原则,联合公安、纪检、信访等多部门进行资格审查,把准把牢后备力量“准入关”,按照“民主推荐、群众评议、集体研究、上报备案、公开结果”等程序层层开展,严把选任各个环节,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截至目前,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56名,其中中
备力量台账,为换届推荐提供有力参考。同时,按照“月帮带、季谈话、年考核”的方式,结合村“两委”班子履职体检及年度考核,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述职测评等方式,准确掌握和了解后备力量在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各方面表现,对政治立场不坚定、能力欠佳的后备力量及时进行调整,把表现优秀的人才及时调整补充进来,实现后备人选的合理有序流动;对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后备力量优先纳入村“两委”班子,并优先发展为党员,保证后备力量素质可靠、整体稳定、人员充足。截至目前,动态调整充实后备力量人员105人,更新完善档案261份,开展集中谈心谈话700余次,将优秀人员纳入村“两委”班子18人。
四、精巧“用”苗,搭建创业“大舞台”。坚持把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后备力量队伍的“练兵场”,注重人岗相适,制定“跟班上岗”制度,充分结合每名后备力量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征,采取“搭架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式,鼓励推荐后备力量担任村内群团组织干部、村监委委员等职务,安排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关键岗位上实践锻炼,增强后备力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积极邀请后备力量列席村“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全面了解村级事务,积极为村级发展建言献策;积极选派10名村级后备力量赴市内区(县)跟岗学习,切实提升后备力量真抓实干的能力,努力练好履职尽责的“基本功”。同时,建立健全关心关爱机制,落实激励保障举措,重视并帮助解决后备力量工作生活上的难题,解决后备力量后顾之忧;大力挖掘选树后备力量正面典型,提高其获得感和荣誉感;规范开展从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考公务员、事业人员等工作,不断优化事业成长渠道,让村后备力量干事有奔头、有盼头。截至目前,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宣传20余次,4名村(社区)“两委”干部通过定向招考进入事业人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