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目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 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于文化自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自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创造着中华民族的新的精神标识。
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文化是灵魂》这篇政治短评中指出,“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从根本上说,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 文化规律的正确把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概括了“九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 文化建设的主动担当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坚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内涵丰富,视野宏大,贯通古今,论述深刻,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彰显了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 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既有历史的纵深,还充分彰显了当今的时代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我们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
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人民在接续奋斗中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彰显了精神面貌和思想文化上的自信、自立和自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属性,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
历史给我们的最大的文化自信。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自强
“七个着力”
第一,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文化强起来的关键,在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要加强我们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包括:加强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以及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第二,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第三,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压舱石”,发展的“定盘星”。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第四,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一是在新闻舆论工作上,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媒体,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二是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打造素养过硬的新闻舆论工作者队伍。
第五,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六,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我们要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第七,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