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纲纪不彰,党将不党,国将不国”。新时代背景下,着眼于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出战略部署。202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三次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24年4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加强党的纪律教育,旨在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纪律保障。
一、治本之策:纪律建设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
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首次将“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对违反党纪的问题,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一)纪律立党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重要保证。首先,严格的纪律是无产阶级的天然本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存在的首要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认为,工人的特征内在地形成了纪律,先有工厂、工人,然后形成了纪律,最后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马克思强调:“工人在技术上服从劳动资料的划一运动以及由各种年龄的男女个体组成的劳动体的特殊构成,创造了一种兵营式的纪律。”列宁指出,“工厂是资本主义协作的最高形式,它把无产阶级联合了起来,使它纪律化,教它学会组织,使它成为其余一切被剥削劳动群众的首脑”,“农奴制的社会劳动组织靠棍棒纪律来维持……资本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靠饥饿纪律来维持”,共产主义的社会劳动组织“则靠推翻了地主资本家压迫的劳动群众本身自由的自觉的纪律来维持,而且愈向前
向那些不善于思索或不曾思索过这一问题的人清楚地表明,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无产阶级如果没有培养出高度的觉悟、严格的纪律以及在对资产阶级作斗争时的无限忠诚”,可能就无法完成推翻剥削阶级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无从谈起。
(二)纪律兴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的核心密码,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铁的纪律保证。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实现从弱小到强大,原因之一就在于始终高度重视纪律建设,把打造铁的纪律、约束每一名党员严格守纪作为完成自身使命的坚决要求。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三大武器之一。1921年7月,中共一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虽然可以看到的文字只有十四条,但其中就对党的组织纪律、保密纪律、财务纪律等作出要求。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的首部党章专列“纪律”一章,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对党的纪律作出规定,并规定了极为严格的违纪处分——“开除”,无故连续两次不到会、欠交党费三个月、连续四次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等,一律开除。这种严格的违纪处分把党同那些纪律松散的组织如无政府主义区分开来,提高了党的战斗力。纪律严明得民心。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党通过严明党纪,增强了对群众的凝聚力。1929年8月,红四军经过福建省漳平县杨美村。一天中午,部队没米下锅,战士在老人苏观泗带领下,来到他堂弟苏和家中买米。当时苏和不在家,在苏观泗应允下,战士为主人留足口粮后,以高于市价的价格买下大米,留下购米款,并在墙上写下留款信:“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里)。红军。”当时,由于土豪劣绅污蔑红军,一些村民躲进山林,红军走后,村民回到村里发现未丢失一针一线,又听了红军题壁留款的经过,对红军赞不绝口。后来,红四军再次经过杨美村,乡亲们不但没躲,还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热情慰劳红军。与之类似,1935年11月,在湖南的红二、六军团经过强渡澧水战斗后,向沅陵方向转移。敌人战败撤退时沿途骚扰百姓,村民纷纷上山躲避。红军经过陈家山村,天黑前在龚占燕等村民院子里生火做饭,想买菜但到处找不到村民,于是两名战士在一处菜地里找到些白菜,并用一节竹子装好10块银圆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老乡:对不起!未经你许可,将你家白菜扯得吃了,只留四颗白菜种,给你十元银圆,聊作白菜补偿!”晚上红军就睡在老百姓屋檐下,天还未亮,他们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队伍整整齐齐地走了。龚占燕回家后看到10块银圆,想起自家地里白菜最多值4块银圆,于是跑到山上喊道:“大家都回来,红军来了!他们不拿老百姓的东西,吃了我家白菜还补了钱……”山上老百姓纷纷回家,见红军秋毫无犯,便对红军有了非常好的印象。纪律严明聚军心。严明的纪律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我军历来高度重视纪律建设,从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再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明的纪律极大改善了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使红军队伍不断壮大、战斗力不断增强。朱德说过:“长征时我们就是靠纪律吃饭的。”淮海战役中,我军总兵力比国民党军少20万。但几乎每次战斗,我军都能形成较大的局部优势,根本原因就在于参战部队和官兵都具有严明的纪律性,参战部队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纪律严明保生命。纪律是党的生命,也是被我们党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新中国成立前夕,重庆地下党组织书记刘国定违反党的纪律,出卖组织,当了叛徒,致使重庆地下党组织300多名党员身陷囹圄,被关押在歌乐山的白公馆、渣滓洞,罗广斌也是其中之一。他被救出来之后写了一份两万多字的报告《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形的报告》,把同志们总结的教训呈交给党组织。后人根据这份报告整理出了著名的“狱中八条”。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将“狱中八条”一一读了出来。这份用生命换来的“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纪律就是生命,不遵守党的纪律,付出的是300多位同志的鲜活生命,代价惨重,教训惨痛。
(三)纪律强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共产党“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保证。新时代背景下,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同样要靠铁的纪律保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其中第二大难题就是“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一个团队,影响其凝聚力的内部因素有很多,如团队规模、成员的相似性、成员相吸性、任务目标的一致性、任务完成中的相互依赖程度、领导方式、沟通方式、行为规范水平等。其中,团队有无一定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到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能够制定有效的团队规范,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使成员行为最大限度地指向团队任务。此外,高凝聚力的团队一般较易产生共认规范;相反,低凝聚力的团队一般难以形成共认规范。对于我们党来讲,这个共认规范就是党的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规模大了,一些人容易出现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现象,容易出现尾大不掉、自行其是问题,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影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党的行为规范,强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持续推进,党员干部的观念和行为会受到越来越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强化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加强纪律建设,增强规矩意识,确保全党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