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主题材料汇编(10篇)
目录
1.从“吹哨报到”到“接诉即办”再到“未诉先办”,xx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成基层治理效能 2
2.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打造“环xx”共建共治共享品牌 7
3.创新建立“五队促服”工作体系巾帼队伍为基层社会治理加载“柔性引擎” 14
4.“全要素网格”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18
5.发挥“三个优势”提升基层治理质效 24
6.“红色领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7
7.乡镇街道赋权扩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31
8.深化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 37
9.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 42
10.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45
xx市委把这一探索总结提升为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从20xx年初开始,在全市xx个区选取xxx个街乡试点推广,随后在全市铺开。
“吹哨报到”改革的重点是破解“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问题,通过赋予街乡权力、下沉工作力量、推进内设机构改革,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
“通过‘吹哨报到’改革,进一步增强了街乡‘吹哨’能力,理顺了条块关系,树立了到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该负责人说:“我们还开发‘党员E先锋’信息平台,组织全市xxxx余个法人单位党组织、xx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全部回属地(居住地)街乡、社区(村)报到。深化党政群协商共治,建立健全党委统筹、组织联建、工作联动、队伍联合、服务联办、保障联享、责任联查的工作机制,引领居民和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基层治理。”
坚持哨声就是群众的诉求,报到就是向群众报到,街乡通过吹响“综合执法哨、重点工作哨、应急处置哨”,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物业管理、停车、群租房、开墙打洞等老大难问题。
招募x万余名热心居民担任“小巷管家”,办好小院议事厅、居民恳谈会、居民微提案,不断强化基层民主协商,培育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一条热线撬动基层治理的变革
前段时间,xx市西城区一家名为“艺人美场”的便民理发店关门撤店,涉及会员约xxxx人,“xxxxx”热线接到了不少相关来电。
xx区商务局邀请来电市民代表座谈,同时接洽动员区属国有企业、社会企业。最终,“xx造型”xx店接收原“艺人美场”持卡会员消费,为消费者挽回损失。
20xx年,xx市委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吹哨报到”改革向“四个方面”深化,即向党建引领深化、向街道(乡镇)体制改革深化、向社区治理深化、向受理市民诉求、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深化。进一步思考“哨”声来源,延展“吹哨”主体,通过让群众“吹哨”,推进“吹哨报到”改革向“接诉即办”深化。
整合xx条各领域热线,建立全市统一的xxxxx市民服务热线受理平台,将全市xxx个街乡镇、xx个区、xx个市级部门和xx个公共服务企业全部接入,形成“统一模式、统一标准、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热线服务体系。
实施群众诉求“首接负责”制度,所有诉求直派街乡,街乡能够自行解决的,及时就地解决;需要跨部门解决的复杂问题,由街乡启动“吹哨报到”机制,调动部门力量共同研究解决。建立群众诉求分级分类快速响应机制,由xxxxx热线平台根据诉求轻重缓急程度和行业标准,按照x小时、xx小时、x天和xx天四级处置模式,针对不同诉求类型,实施四级响应。
建立以接诉响应率、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为指标的“三率”考评机制,每月对各街乡、各区、市级部门、承担公共事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考评,并通报排名。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行业问题增设“部门+行业”联合考评,以部门自办“三率”+主管行业问题“三率”作为部门月度考评成绩。
聚焦“每月一题”推动主动治理的革新
20xx年以来,xx市委将“接诉即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主抓手,建立“每月一题”机制。20xx年聚焦房产证难办、预付费行业监管、房屋维修、老旧小区改造等xx个高频民生问题。2022年又聚焦老楼加装电梯、下水管道堵塞、农村污水治理等xx个问题,同步跟踪监测20xx年xx个问题治理成效,攻坚克难、主动治理,解决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坦白说,xx个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且各有各的难。”xx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因为难,所以每个民生难题都要明确一个部门牵头负主责,相关单位协同配合,共同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定好时间表、路线图,并抓紧深化改革、完善政策、破解难题,确保尽快解决、早见实效。
据介绍,“每月一题”,不是每个月解决完两三个问题就结束了,而是集中抓、持续抓,既看进度,更看实效。除了抓紧落实,还有督查督办、回访评估环节,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
“每月一题”解决民生难题,高兴的不仅是市民。“之前有的职权和资源基层并不掌握,有的难题也不是一个部门负责。”一位基层干部表示,有了“每月一题”的高位推动,基层破解难题的底气更足了。
“接诉即办改革以来,xxxxx市民服务热线共受理群众来电反映xxxx余万件,解决率从xx%提升到xx%,满意率从xx%增长到xx%,满意率始终高于解决率,交出了人民至上的‘xx答卷’。”xx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自豪地说。
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打造“环xx”共建共治共享品牌
半片社区篮球场的微更新,由居民区党总支搭建平台,热心居民兼职副书记请来居民设计师,根据各方意见做方案,最终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模样;青少年居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社区营造,让社区建设更“全年龄段友好”,也为基层治理培养未来的“中坚力量”;在社区会客厅的打造过程中,居委会干部积极听取居民建议,并联动周边商圈资源,在共创中实现多赢共赢⋯⋯这些,都是xx区xx路街道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新实践。
回首20xx年x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xx区市民驿站xx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总书记叮嘱,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xx路街道党工委书记xx表示,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街道积极适应基层治理新形势、新要求,以“密”“实”“融”为特点,基于创新制度、“四问于民”、打开边界,在社区“孵化”基层治理达人能人,有效促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特别是立足“环xx”共建共治共享品牌的打造,街道充分考虑新型社区居民结构及需求,树立开放融合的治理思维,持续凝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激发基层活力。街道以持续运营与赋能在地为主要目标,通过环xx区域的社区空间打造、资源链接,与周边学校、商圈、公共服务载体等共创具有影响力的社区项目。以此,进一步发挥好社区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神经末梢”的作用,动员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从基层做起,建设好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