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教育系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聚焦“三融合”——思政工作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融合、与全面创新改革任务融合、与推动职教质量提升融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与加强党建工作融合,发挥思政引领功能
举旗谋篇把方向。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和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的判定标准在于如何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学校举旗谋篇,坚持对重大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的把控,保证学校正确发展方向。学校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前瞻性规划,突出战略布局、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科学编制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聚焦重点工作领域,配套制定“十四五”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智慧校园建设等多个重点专项规划,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描绘了蓝图。
凝心聚力绘愿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大党建、大思政、大育人”工作新格局。以“建双高、创本科”为发展主题,依托校内**省工程实验室等产学研平台打造
科研等制度进行“大梳理、大优化”,修订完善学校《职称评审办法》等制度10余项,全面推行“二级单位目标考核管理”“三表一流程”等改革措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抓总促支增动能。学校聚焦全面创新改革,引导师生挺膺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既全面实施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规范性,又逐步完善院系党组织建设。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教育管理经验丰富的干部和骨干教师担任师生融合党支部书记,增强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力量和思政工作成效。完善学校、院系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基层党建组织体系,18个二级党组织均配备专职书记,教学院系的党员院长(主任)兼任二级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双带头人”达到100%。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建立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清单,营造“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氛围。学校师生融合党支部“三思三有四创优”工作法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高校“优秀支部工作法”,培育了在全国机械行业知名的“旗耀重装”党建工作品牌。
多维联动创效率。学校在“双高”建设任务中明确提出构建“党建+”的立德树人格局,在年度目标任务中列出项目清单,积极开展对标争先;推动党建引领,思政工作与数字校园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等一体推进,实施“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计划”“科研与社会服务水平提升计划”“招生就业质量提升计划”,构建多层次多维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思政工作质量。
三、与提升职教质量融合,激发育人内生动力
引才聚才出实招。依托**智能制造大师联盟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大师现场传授绝技绝活、优秀校友进课堂等活动,打造“重装之魂”名师讲堂。近年来,学校先后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大国工匠”崔兴国、中国二重原副总工程师陈晓慈等技术技能专家,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用精益求精、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激发广大学生报国情怀。邀请“中华技能大奖”获奖者何波、“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叶林伟等在技能岗位做出特殊贡献的优秀校友进课堂,传承匠心、匠行、匠韵,帮助学生实现技能成才的梦想。
创设平台育团队。聚焦先进制造关键领域,发挥高温合金切削工艺、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冲压发动机等产学研平台育人功能,解决“卡身子”问题,突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和双师型队伍培育,实施能工巧匠培养计划,遴选校企双师项目教练团队。学校培育出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省教学名师”6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工匠”“**省技术能手”8人。
优化路径助成长。深化“辅导员+学业导师+任课教师”育人队伍建设,选聘校领导、教授、中层干部、企业专家担任学业导师,帮助学生树立报国理想、规划人生目标、指导就业创业,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实施学生技能大赛培育、选拔和学分认定,组建由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领衔的教练团队。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2024年1月,学校成为**省首家公办职业本科大学,翻开提升职教质量新篇章。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