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党课课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动员令。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在历史上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各种原因落伍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甘落后,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拯救民族危难,书写了不朽的历史篇章。
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有国有史一直传承到今天。我们的先贤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在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创造了累累硕果,为世界贡献了无数科技创新成果,对世界文明进步影响深远、贡献巨大。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中国人的发明占175项。英国人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彰显了经济文化发展的繁荣景象和中国社会治理的博大智慧。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为了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挺起脊梁、奋起抗争,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登上历史舞台,力图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还是义和团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在中国兴起,在北京、上海等地出现过大大小小300多个政党和政治团体,但很快就在中国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了。近代中国历史表明,旧式农民革命和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都不可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更不可能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在追求复兴的道路上不断觉醒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就以从前中国所有政治力量不曾有过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中国人民面前。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但这些目标和任务总体上都服从服务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余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惟其艰巨,所以伟大;惟其艰巨,更显荣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深刻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全面部署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初心使命,永葆性质宗旨,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问题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由于世界现代化进程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的,也由于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似乎现代化就是西方化、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殊不知,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和西方现代化模式在不断演变,但其骨子里的资本至上、弱肉强食、两极分化、霸道强权等本性并没有发生任何本质的改变,其弊端反而愈益明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根本是不可能的。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改变我国工业化水平落后的状况,我们党明确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经过实施几个五年计划,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这一时期我们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