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 践行与感悟
目录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 孕育、形成与发展
外部逻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内部逻辑 我们在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里,非常重视“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万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和谐共生的关系。人类发展史角度 生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目前,人类正向生态文明转型。
一是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为主线;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认识过程为主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包括两条主线: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明确提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习近平同志长期扎根基层、了解人民、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与说“人民话”的持续品格是分不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贯穿了习近平同志早期知青岁月和整个地方政治生涯。
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 科学思维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4.加快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5.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1.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2.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3.加快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五大体系
1.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 2.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6.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7.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8.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9.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10.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十个坚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五大任务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点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就自然生态系统本身而言,自然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非线性的复杂生态系统,山水林田湖草沙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自然史与人类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坚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然观,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幸福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华文明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扎实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北京为例,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北京首都大地的具体实践。
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 推动实践
“三大”:地域面积大、草原覆盖面积大以及山体巍峨宏大。 “三多”:水多、矿多、旅游资源多。 “三少”:人口规模少、经济总量少、财政收入少。 “三重”: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和战略要地、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积蓄地和储备基地。青藏高原
比如,第一,做大青稞产业。第二,加大当雄有机牦牛影响力,创建全国有机牦牛养殖基地。第三,开发绿色饮品。第四,做大瓜果蔬菜业。第五,做大养虾业。第六,做大高原核桃产业。第七,做优虫草业。第八,做兴土豆业。第九,做好生态环保“大文章”。构建具有西藏特点的现代农牧业发展体系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盐湖资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资源,也是全国的战略性资源,务必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青海还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在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锂电产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潜力巨大,而青海是中国锂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发展锂电产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2016年,我国启动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青藏高原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推进一系列改革,着力解决当地局部生态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保护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开展一系列探索,成效显著。2021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感谢观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