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决策部署,总结交流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以数字赋能推动我市基层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强化认识,深刻领会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正置身于一个被数字化深刻影响和塑造的新时代。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不仅是技术进步的必然产物,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它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是提升治理效率的加速器。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信息的传递、共享和处理实现了质的飞跃。通过构建数字化平台,我们得以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促进数据的互联互通,从而极大地减少了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无谓消耗。这一变革不仅让工作流程更加顺畅,更使治理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为基层工作的快速响应和高效执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是优化服务质量的金钥匙。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我们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群众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无论是线上办事平台的搭建,还是智能服务终端的普及,都让群众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舒适。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更彰显了基层治理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
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是增强治理能力的基石。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为我们提供了洞察基层动态、把握发展趋势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通过实时监测、预警和反馈,我们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方案。这种基于数据的治理方式,不仅提高了决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增强了基层治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综上所述,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治理效能、优化服务质量、增强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深刻领会其时代价值与深远意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行动,推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坚定全省“数字财政”建设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市自2022年以来开始进行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的改革实践,**聚焦破解上下联通不畅、部门联动迟缓、群众参与渠道单一落后等问题,构建了“H”型数字平台。“H”型数字平台是指以群众诉求办理为主要功能的“上行流程”,以高效精准指挥为主要功能的“下行流程”,联通“12345”热线为主要功能的“横向流程”。“H”型数字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以数字化智能化倒逼基层政府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治理流程的再造,有力地支撑了**市基层治理的系统化改革。
(一)构建“H”型数字平台提高了基层治理协同性
数字平台是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通过发挥数字平台横向整合、纵向重塑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基层治理的协同性。**市坚持“为我所用,管用好用”的工作理念,搭建了“H”型数字平台,从而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基层事务处置流程,有效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
1.运用“上行流程”办理群众诉求。**市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群众矛盾不上交的原则,依托于市县社会治理中心、乡镇(街道)社会治理室、村(社区)网格工作站,从而构建了市级指挥、县(区)联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执行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运用数字化“上行流程”及时办理群众诉求,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针对群众诉求主要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处理:第一个层次是基层直接办理事项。在乡镇(街道)以下,基层事务通过数字化工作流程逐级在网格、村(社区)、乡镇(街道)三个层面闭环处置,确保“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第二个层次是“吹哨报到”事项。乡镇(街道)经研判无法解决的事项,经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授权同意后,启动“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对协同部门明晰的“标准事项”,直接吹哨至相关部门;对协同部门不明晰的“非标准事项”,吹哨至县(区)社会治理中心,由中心研判后明确办理部门,并由县(区)社会治理中心全程跟踪督办“吹哨报到”事项,确保乡镇(街道)“吹哨”事项得到落实。由此,群众诉求得以在基层治理数字平台中得到高效协同流转,从而得到快速妥善的回应与处置。
2.运用“下行流程”高效精准指挥。为确保治理重心下移,打破条块分割的困境,在“H”型数字平台上,**市通过开发精准直达的下行工作流程,建立纵向联通各个层级的指挥中枢,形成了纵向贯通、快捷高效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指挥体系。结合具体党政工作内容,**市开通了党政指挥、党建引领、政法工作、纪检监察、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武装工作、综合协调、经济运行(安全生产、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城乡建设(行政执法)、交旅文创、品质生活(公共服务)等14条指挥通道,并且各条指挥通道分别开通负责领导账号和联络员账号,确保工作指令实现高效传达和精准落实。工作指令既可以按照“市—县—乡—村—网格”的顺序进行传达,也可以从市级直接传达到村(社区)网格,此外根据具体工作实际,还可以精准选择相关对象、单位、地域,发送指令,从而实现跨层级扁平直达。由此,**市的下行事项流程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数字化工作体系。
3.运用“横向流程”与“12345”热线联动提高办事效率。**市充分发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民意“直通车”作用,将“H”型数字平台与“12345”热线有效融合,实现了数字平台的“横向流程”联动功能。**市将“12345”热线优化归并为14条政务服务热线,通过可视化大屏、联动指挥、热点问题发现和预警、舆情分析等系统汇聚数据,打通了省市县乡四级网络联动平台,从而建立了覆盖所有县(区)和部门的集热线电话、市长信箱、电子邮箱、随手拍App、微信公众号、网络问政6种受理渠道为一体的强大智能化服务平台,实现了“一号对外、多窗受理、7×24小时”全天候线路畅通。2023年,县、乡两级社会治理中心(室)共计接转“12345”热线联动事项6332件,办结率97.01%。其中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处置2248件,办结率96.7%;乡镇(街道社会治理室处置4084件,办结率97.18%,极大提升了基层治理事务的响应速度和办结效率。
(二)建立基层治理数字化流程实现了政府流程再造
**市以社会公众需求为政府流程的出发点,以数据要素为驱动,通过将数字平台的治理数据系统集成,整合联动,标准化统一基层治理人员事项,实现了网格事项的分级响应与闭环处置,建立了基层治理数字化流程,从而实现了治理数据从“线下—线上—线下”闭环支撑的政府总体流程再造,有效提高了基层治理问题的响应处置效率。
1.促进治理数据系统化整合联动。基层治理数据的系统化整合联动是确保基层治理数字化流程有效运转的重要条件。**市聚焦全域基础数据、政府部门数据、社会治理网格数据三大方面,从而促进了基层治理数据系统化的整合联动。首先,实现全域基础数据态势“一张屏”。**市综合运用“天眼工程”“雪亮工程”等视频资源、各类物联感知设备、GIS地图等技术整合全域基础数据,从而构建起人防技防相辅相成、全域全要素全时段全过程覆盖的立体感知体系。其次,积极打通政府部门数据端口,实现政务信息的有效整合。**市按照“中心+部门”的原则,纵向整合市、县数据资源,横向打通市县社会治理中心与政府办、政法委、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部门数据端口,从而实现数据跨部门、跨区域流通。最后,**市将数据采集作为网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围绕网格化管理,绘制了覆盖全市的电子网格地图,并与网格员工作App互联互通,确保网格员实时更新辖区内人口、不动产、特殊人群、重点人员等基础信息,保证数据真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