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以县妇幼保健院为重点,聚力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适应单位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不断强人才、强科研、强管理、强质控,医疗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性和获得感不断增强。近三年,推动妇幼保健院职工收入平均增幅5.4%,在2023年度全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中位列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第1位。
一、坚持公平公正、突出激励效果,以薪酬制度差异化改革广泛调动职工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将医务人员的薪酬与工作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因素挂钩,确保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和激励性。一是积极稳妥制订改革方案。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的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小组及人才工作委员会,围绕落实薪酬制度改革要求,专题研究改革落实举措。制定出台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包括医疗保健、医技、护理、行政后勤四个细则,充分体现医、护、技、管等不同岗位差异,统筹不同等级岗位人员绩效分配关系,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经主管部门审核,报人社部门备案实施。二是科学合理确定分配机制。依据医、护、技、管不同岗位人员职责,划分不同的绩效分配管理机制。绩效分配为院、科两级,其中,院级一次分配收入总额以医保付费、科室工作量、科室协作项目等为核算基础,同时
医疗资源最多的基层医院。二是搭建“育得好”阶梯。制定出台优秀青年医师选拔培养方案、高层次人才海外实地研修选拔实施方案等,成立18个跟踪式辅导培训班,把医院办成“学校”,让“学校”融入医院,持续提升人员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对32名副高级以上人员实施“雄鹰计划”,重点在科研项目、新技术新业务方面务求突破;对49名初级中级人员实施“雏鹰计划”,聘请知名专家“一对一”带教。本着“送得出、学得好、用得上”的原则,出台带薪进修政策,鼓励职工积极进修,进修期间绩效不低于科室平均水平,有效减轻外出进修人员的经济负担、思想负担,职工自觉学技能、上水平、提档次蔚然成风,2023年进修人数较2021年增长140%。三是营造“留得住”环境。制定科研立项及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学科建设奖励办法等激励措施,近三年科研项目立项16项,在上级项目资金基础上,追加经费45万元,确保科研项目资金有保障。落实医务人员带薪年休假福利制度,出台系列关心关爱职工措施,每年免费为职工父母健康体检1100余人、为职工及家属报销就医费用约60万元、举办职工子女寒暑假托管班等,多方面解除职工后顾之忧,营造待遇留人的良好生态。离职人数从2021年的32人降至2023年的11人。
三、坚持精细精准、突出服务质效,以管理运营现代化转型有效提升病患满意度。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贯穿于医院的整个医疗体系之中,实现管理能力、治理能力、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一是管控细则指标化。紧紧围绕医疗质量管理这个核心,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和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抓手,对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医保核心指标等进行监测分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近三年,门诊量平均增幅14.9%,出院人次平均增幅7.1%,业务收入平均增幅11.4%,床位使用率由2021年的96%提升至2023年的117%,平均住院日由2021年的5.16天降低至2023年5.03天。二是诊疗水平精准化。积极依托“北京名院专家团”和国家级、省级医院,采取“医院建平台、科室结对子、专家交朋友”的团队协作模式,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以专科强带动医院强,县妇幼保健院荣获“全国无痛分娩试点医院”、“全国妇产介入标准基地”、“全国内镜微创保胆培训基地”、“全国‘两癌’筛查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称号。三是服务流程便利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优化就诊流程,创新特色服务,全面实施“六有”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构建婚前婚检、孕检、分娩、育儿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群众就医体验不断增强,赢得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