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深入贯彻(请自行替换所需文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总结运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措施务实,是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宣言书、动员令、路线图。《决定》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统筹各领域改革,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目 录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的本质,就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和优化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很多方面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然要求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牵引,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决定》在内容摆布上有几个特点,其中第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第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的基本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从农村到城市、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广泛而深刻的改革探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分别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台决定,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中央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续写“两大奇迹”新篇章,仍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不断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第三,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面临着极为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经过4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56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1.27万美元。同时要看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水平在2万美元以上,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仍有差距,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累扎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使14亿多人口大国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赶上发达国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牵引 作用的主要任务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牵引作用的主要任务《决定》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展开,共15个部分60条。其中,经济体制改革内容很实、分量很重、成色很足。第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决定》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更多机会,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和引导各类企业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要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要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牵引作用的主要任务第二,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决定》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建立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投入机制,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要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健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机制。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这是有效应对遏制打压、脱钩断链,确保安全发展的必然要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牵引作用的主要任务第三,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决定》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就是要努力形成“高质量教育、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三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面,要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要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