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城市燃气安全风险必须加强科技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城镇燃气管线的规模快速上升,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相关事故已成为继交通事故、工伤事故之后的第三大杀手,极大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城市燃气管网工程体量巨大,风险点多、监管盲区多,一旦发生泄漏燃爆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恶劣社会影响,还可能与其他城市生命线产生级联耦合与外溢放大效应,造成严重的链式灾害。
当前,燃气燃爆可谓是世界性难题,国内外并没有可供借鉴的成熟防控经验。为切实做好城市燃气安全风险防范,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得以修订并实施,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燃气安全管理的要求,开展了城市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另一方面,必须大力开展安全科技攻关,依靠科学技术和装备支撑,提升燃气安全风险精准辨识、可靠监测和快速预警的能力。
一是研究城市燃气燃爆风险规律,精准找出城市燃气燃爆的高风险区。开放空间的燃气泄漏并不易引发燃爆问题。据统计,城市燃气事故约70%是由中低压管网微小泄漏造成,泄漏的燃气在燃气管网相邻的空间如暗渠、雨污管网、电缆沟、窨井、地下半地下室等扩散集聚。长期微小泄漏难以发现,“小漏酿大灾”问题突出,首先要解决高风险区在哪里、
气吸收特征波长的高精度燃气激光芯片的国产化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在良品率、波长一致性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实现了燃气传感器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
三是建立城市燃气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充分发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用,实现城市燃气安全科学实时在线监测预警,构建风险识别—监测—预警—联动的全链条防控体系,形成城市级、规模化、工程化应用能力。地下相邻空间燃爆风险,非燃气部门或供排水、通信、电力等单一部门能够控制,需要建立城市级统一的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并联动处置。针对城市燃气管网系统安全运行全面感知、全面接入、全面监控、全面预警的需求,研发全要素多源异构大数据底座,融合燃气管线管龄、管材、结构特征、巡检维护、运行工况、实时监测等数据,以及地质环境、人口、经济、重要目标等承灾载体与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救援数据,建立燃气传感器大数据分析预警技术、风险智能预警算法、泄漏溯源算法,实现精准预警和快速协同处置。
有了科技的强力支撑,我们就可以开展城市燃气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以城市燃气管网及相邻空间的燃爆风险精准识别、实时感知、快速定位、综合预警、智能防控为目标,成立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形成市政府领导、安委办牵头、多部门联合、统一监测服务的运行机制,建立一种新型城市安全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区域内燃气管网沿线高风险区的全面覆盖,进而实现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看不见向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理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根本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