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镇以县域副中心、中心镇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邻边经济,不断创新“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以城镇建设为载体、以美丽乡村打底色”的发展路径,借力借势推进高质量小城镇建设。2023年,镇区常住人口达1.5万余人,较2022年底同比增长42.8%;实现产值94亿元,税收2.2亿元,进出口总额4.2亿元,利用外资1948万美元,均实现了翻番,在**市中心镇考核工作中获得一等奖。
“引育并举”聚产业,释放经济动能。充分利用“东西逢源、南北借力”地缘优势,抢抓黄三角国家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医药化工产业链条。打造省级化工园区。利用11万亩低效土地,规划建设市循环经济示范园,打造高端医药产业园、医药中间体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三个“园中园”,主要发展医药、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56家企业接连入驻,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经济效益呈现翻倍增长态势,先后被评为中国智慧化工园区、山东首批省级化工园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全省首个落户B证项目的县域工业园区。完善产业链条。依托医药化工产业园,不断招大引强、延链补链,目前园区共有医药化工企业30家、新材料企业26家。投资14.1亿元打造“共享型高端医药超级工厂”,整合医药产业链研发、生产等产业要素,加速招引高端制剂、医疗器械等相关产业入驻。建
联动机制,为67个企业解决项目占地审批、人才紧缺等难题。持续优化“1174”执法体系,16名市直执法人员下沉到镇,全面承接政务服务事项210项、公共服务事项90项、高频执法事项办理权限45项,已累计办理便民服务事项5500余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实现矛盾在基层化解、案件在基层解决。
“软硬结合”聚资源,加速城乡融合。抢抓获批省级“整县域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县机遇,聚集各类资源要素,推动城乡、镇村一体建设,打造美丽乡村。争取上级资源。以建设省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为契机,以4560万元衔接资金为引领,撬动行业资金和社会资金共计5.1亿元,主要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6大领域,因地制宜构建以西瓜、蜜梨、泥鳅等特色产业为主导,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共富工坊等项目齐发力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挖掘闲置资源。开展“三资”清理专项行动,集中整理“闲散坑塘、闲置危房”等14种类型土地,通过发展“共富工坊”“庭院经济”等,盘活各类闲散闲置土地790余亩,辐射带动203亩水面开展特色水产养殖,让沉睡资源“活”起来。同时,积极盘活低效闲散工业用地,做好“拆”与“建”,累计盘活国鼎、巨维等5家公司闲置土地442.91亩,新建常丰医药原料药生产基地、恒城年产15万吨标线涂料等项目,实现“寸土”生“寸金”。集聚人才资源。深化“枣乡人才金卡”业务,打包推出返乡创业人才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32项“全生命周期”服务。大力实施“雁归工程”,开展能人返乡创业行动,吸引5名在外能人回乡创业、14名人才回乡担任村干部,10名担任主职干部,选聘了3名乡村振兴合伙人。探索打造“家门口”就业新模式,依托园区企业招引、城镇商圈打造、农村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对外来产业工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创业等人群产生虹吸效应。2023年新增就业人口715人,同比增长13.49%。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