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保基金监管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市医保局坚持破难题抓关键,探索医保基金“事前防、事中查、事后治”数字化信息化、无缝隙全环节监管模式,实现医保基金监管由粗放零散向精准全覆盖转变。2023年度全市追回医保基金*余万元,基金使用质效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一、优指标、强预警,推动医保基金监管“关口前移”。一是优化医保服务协议。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出特色,在国家、省协议条款基础上,增加结算数据核对、材料报送要求等本地化条款,细化协议履行、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省内率先创新设置24项绩效评价和考核指标,将考核评价结果与质量保证金拨付和年度清算挂钩,提升协议管理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二是量化重点监控指标。在省内率先创新性设置重点监控指标,对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人次人头比、次均费用、辅助用药等重点指标进行量化监控,每季度对重点监控指标进行数据稽核。三是强化智能预警应用。全市住院定点医疗机构全部接入智能监控系统,完善医疗机构端事前多重预警功能,实施医生医嘱处方、护士医疗计费“双提醒”,在上传医保基金结算单据前进行预审预警,有效减少各类违规行为的发生。2023年智能审核共*万人次,拒付医保基金*万元,确保医保基金安全、高效。二、精准查、专项核,推动医保基金监管“协同发力”。一是开展数据精准筛查。建立数据筛查规则库,由原来按比例抽查的模式,变为精准、点穴式全覆盖,在医保结算平台开发设计“连续出
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月通报、季分析、年总结”工作机制。每月归集医疗机构实际收入、医保基金收入支付、病例分布等数据;每季度对医疗机构的监测指标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研判发展趋向、提出整改建议;年底对医疗机构全年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汇总问题,掌握各医疗机构、各类别病组及医保基金的总体运行情况。累计印发监测分析通报*期,召开运行分析会议*次,下发函询通知、收回整改回复5*份。三是引导医疗机构建立内部运营管理机制。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建立集业务培训、病案检查、优秀病历评选、病案质控联络员机制和病案信息化校验为主的院内质控体系,建立DRG付费模式下的运营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从粗放式增收向成本核算与管控增效转型,推动医疗机构自我管理、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行业自律、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真正实现“源头治理”。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支撑,医保基金监管一直在路上。面对医保基金监管的新形势、新问题与新挑战,**市医保系统将进一步健全制度体系,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护航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