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视和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近年来,农村火灾防控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已成为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平安建设、乡村振兴等行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中的用火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加之农村消防安全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消防宣传教育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农村火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完善消防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农村消防治理能力,创新农村消防治理方式,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工作机制,夯实农村消防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农村火灾防控水平。
一、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一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许多农村建筑物的结构不合理、材料质量较差,一旦发生火灾,极易引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消防工作可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改善消防资源紧缺、应急响应机制不完善的问题。相较于城市,农村消防设施和资源比较匮乏,一旦发生火灾,没有及时有效的应急措施将加剧火灾的危害程度,所以加强消防安全工作非常重要。三是解决农村火源多、风险大的问题。农村地区火源较多,如锅炉、燃气、油灯等,火灾发生概率高,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火灾防范和消防安全管理。四是促进农村发展,保障安全生产。只有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才能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良好的生产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
单位底数不清,排查力度不够,造成农村消防安全工作处于“上热下冷”状态。一方面,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在很多地方,消防经费和消防设施维修维护经费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另一方面,农村消防安全管理缺乏制度保障,很多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消防工作基本上是由乡镇政府“包打天下”,而乡镇政府没有专门的消防管理机构和人员,既没有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没有经费保障。
(三)消防队伍建设有待完善。目前,大部分乡镇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消防力量体系,有的仅有义务消防队,多是乡镇政府组织成立的。一些专职消防队缺乏必要的装备保障,队员兼职从事其他工作,且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义务消防队的器材装备配置不齐,由于经费不足和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部分消防队仅配备了个别器材装备。多种消防队伍建设滞后,部分乡镇政府和企业虽然名义上成立了消防队,但由于经费和人员不足等原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四)火灾隐患问题突出。一是农村建筑防火间距不足,建筑密度大,并且受地形条件限制,不少村内的道路不能满足消防车辆通行的要求,一些村庄内未设置消防车道、消防水源。二是村民用火用电不规范,有的村民在住房、柴草堆旁、炉灶旁、棉花堆旁乱扔烟头;有的村民在夜间将蜡烛等可燃物放到柴草堆上;有的村民随意乱接电线和临时电源;有的村民使用“热得快”等风险较高的电器。三是电气线路老化严重,一些农民对线路缺乏保护意识,使用劣质电线和插座。有的村民私拉乱接电线,引起短路,导致火灾事故发生。有的村民将家里的电器插座随意安装在床头或放置在地面上使用,严重影响了使用寿命。
(五)群众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一是部分村民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对火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防范意识。二是消防宣传工作不够深入,目前农村消防宣传工作大多流于形式,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内容枯燥,群众对消防安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不高,对消防常识和技能掌握不深不透,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三是村民缺乏火灾逃生常识,有些地方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农村住宅多为木质结构或土木结构,缺乏防火、防烟措施。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在自家房屋周围建造了许多临时建筑和生产用房,这些建筑均未按规定设置防火间距和防火分隔措施,有的甚至用易燃材料搭建顶棚、填充墙体或者用彩钢板搭建夹层用于生产经营。
三、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消防安全组织,落实消防工作责任。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农村消防工作。乡镇政府要建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协调解决本区域的消防安全问题。村委会要建立健全防火安全组织,加强对村民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同时,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规定,明确乡镇政府的消防安全责任,切实抓好各项消防工作的落实。乡镇政府要建立健全农村火灾防控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农村火灾形势,督促基层组织和单位落实火灾防控措施。特别是要加强对辖区内老旧居民住宅、“三合一”场所、“多合一”场所以及建筑面积超过500m2的公共建筑的检查和指导。
(二)强化火灾隐患排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开展农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要深入研判当前消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火灾发生规律和特点,建立完善农村消防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排查整治火灾隐患。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建立台账,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措施、期限和责任人。对于重大火灾隐患要采取挂牌督办、媒体曝光、约谈问责等方式督促整改。要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积极发动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开展火灾隐患自查自改。要加强对村民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让村民熟悉掌握逃生自救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排查整治。对宾馆、饭店等住宿场所、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重点场所进行隐患排查。对加油站、加气站、液化气供应站等重点单位进行安全检查。要定期组织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回头看”,确保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消防基础建设,夯实农村消防基础。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消防组织,要督促指导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组建消防安全组织,落实消防安全责任,明确专人负责消防工作。在行政村和有条件的村民小组建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落实人员和装备。二是加强农村消防设施建设,督促乡镇政府、村委会投资建设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火灾扑救条件。加快推进农村社区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大力推广“三清三关”工作方法,全面提升农村自防自救能力。三是加强农村防火安全管理,督促乡镇政府、村委会完善农村防火安全制度,规范用火用电制度,严格火源管理和检查制度,完善群众防火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培训机制。加大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处罚力度,增强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推动乡镇政府、村委会建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加强日常执勤训练,提高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四)强化农村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自防自救能力。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火灾危险性和消防安全常识,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等消防知识,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要将农村消防宣传教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深入推进“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行动,重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积极推动乡镇文化站、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配备消防器材。要针对农村火灾特点,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通过举办防火培训班、张贴宣传画等方式,普及家庭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提高农村群众自防自救能力。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农村消防宣传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