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更好地开展理论宣讲工作,切实把干部群众的思想武装起来,是摆在理论宣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州坚持把基层理论宣讲作为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精准聚焦群众需求,不断丰富宣讲形式,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宣讲品牌,推动理论宣讲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切实让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州基层理论宣讲基本情况
**州积极创新理论宣讲模式,着力打造“1+7+X”基层理论宣讲矩阵,备案登记州级理论宣讲专家库人员104人,县级理论宣讲专家库人员267人,专兼职宣讲人员3200余人,打造理论宣讲品牌42个,其中州级3个、县级5个、乡镇29个、村级5个。2020年以来,建成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乡镇实践所36个、村(社区)实践站482个,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全州共开展基层理论宣讲活动2.3万场(次),编印宣讲提纲9.5万册,利用各类平台推送微宣讲视频210期,受教育群众达105万人(次)。2019年**县“百姓宣讲团”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州委讲师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进”活动,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聚焦“谁来讲”,让宣讲力量既有专业队又有草根族。健全完善州县乡村四级宣讲体系,以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基层群众、青少年为重点,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队伍。一是领导干部带头讲。全面发挥州级领导干部、州委宣讲团、各级机关单位的宣讲主体作用,建立宣讲包联机制,按照每年不少于2次的宣讲要求,推动党员领导干部赴联点单位宣讲。加强队伍建设,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委讲师团工作的具体措施》,按需组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乡村振兴、文化科技、藏汉双语等宣讲小分队,推出“宣讲菜单”,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宣讲服务。二是先锋党员一线讲。坚持“理论解渴”与“排忧解难”并重,组织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发挥基层党员先锋带头作用,聚焦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到田间地头用“拉家常”式宣讲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基层,为群众解疑释惑,解决农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感觉有盼头、有奔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基层群众主动讲。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阵地作用,建立起纵向涵盖县乡村三级、横向辐射各行各业的理论宣讲体系,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778支,鼓励动员先进典型、代表委员、“五老”人员上台宣讲,形成全民参与的宣讲工作格局。如:**县“百姓宣讲团”以拉家常、谈变化的方式,每年开展基层宣讲230余场次。**县发挥退休干部优势,成立“银发宣讲团”,以快板、贤孝、民乐等形式编排一系列文艺作品,广受群众欢迎。四是青少年上台讲。积极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多维宣讲体系,成立“青年讲师团”“共青团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等宣讲队伍,鼓励学生上台宣讲,常态化举行“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微视频大赛等活动。如:共和县主动融入青少年话语体系,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通过“模拟法庭”活动,不断提升法治宣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聚焦“怎么讲”,让宣讲形式既能大众化又能差异化。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宣讲+”形式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产品。一是文艺+宣讲,“小舞台”讲好“大道理”。积极探索“理论+文艺”互动的新模式,巧妙地将理论宣讲内容融入文艺作品之中,以舞蹈、诵读、歌曲、情景剧等文艺形式表现出来,获得农牧民群众广泛认可。如:2022年,**州举办首届基层理论宣讲大赛,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打造了以脱贫攻坚、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情景剧,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二是网络+宣讲,“微宣讲”传播“好声音”。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载体,将更多镜头、话筒交给基层群众,广泛开展“给党说句心里话”“快问快答”等网上主题活动,推出“百姓微宣讲”等融媒体产品430余个,打造指尖上的学习“加油站”。如:聚焦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州委讲师团加强统筹谋划,组织党校、党史研究室、统战等领域宣讲骨干,集中录制“微讲堂”,在全网进行推送,全方位、多角度阐释会议精神。三是入户+宣讲,“身边课堂”激发“新动能”。针对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实际,以“牧民迁徙到哪里,宣讲队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积极打造“石榴籽宣讲队”“车轮党课”“庭院课堂”等特色品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和各项惠民政策,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聚焦“为谁讲”,让受众群体既有个性化又能普及化。针对不同群体建立分领域宣讲队伍,坚持分类施讲,确保基层理论宣讲全覆盖。一是突出不同群体。针对农牧民群众、机关干部、学校学生、企业个体、寺庙僧尼等不同群体,认真制定宣讲方案,建立各领域宣讲队伍。如: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工作中,全州开展进农牧区、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市场、进“两新”组织、进寺庙、进网络“十进”活动,围绕各自领域,根据不同宣讲对象,认真编写宣讲提纲,量身制定宣讲内容,不断提升宣讲实效。二是拓展宣讲载体。创新宣讲理念,改进传播手段,建强宣讲阵地,注重发挥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乡镇文化站、农牧家书屋等载体作用,以多种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依托“学习强国”“**报”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网上微课堂、微讲座理论宣讲活动,加强微传播力度,实现网上网下同频、线上线下共振。
三、州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州在基层理论宣讲方面主要存在农牧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理论宣讲人才匮乏、宣讲方式传统单一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是受众仍不均衡。**州是农区与牧区交汇地带,共和、**、贵南等农业区群众居住集中,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受众较多,宣讲效果较好;同德、**等边远牧区群众居住分散,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受众较少,宣讲效果较差。
二是影响力仍需扩大。理论与文艺融合不够紧密,虽然歌曲、舞蹈等文艺形式受群众欢迎,但其承载的宣讲内容偏少,很难全面系统地表现理论创新成果,宣讲效果欠佳,更多需要曲艺、小品、情景剧等荷载宣讲信息较多的文艺作品,但由于创编人才较少,这种方式宣讲频次较少。
三是宣讲能力仍待提升。全州理论宣讲骨干中,懂理论、懂政策、懂藏语的宣讲人才较少,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话语转化为百姓话语,吸收转化能力不足,特别是能够熟练运用藏族历史、引经据典开展宣讲的人才更少,存在上下一般粗的情况。
四、州基层理论宣讲提升建议
立足发挥品牌效应,锻造升华理论宣讲长板,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内容打磨、方式创新、成效提升,补齐基层理论宣讲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宣传宣讲实效,创新宣讲载体,丰富宣讲形式,建强宣讲队伍,推动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提质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