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史精神》心得体会
同志们:
按照区党工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读书月”的活动安排,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情况,下面我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经常读书、坚持阅读的人,才能在书海中丰富内心世界、提高精神境界。通读钱穆先生所著的《中国历史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成长感悟。钱穆在书的开头写到:“历史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历史便即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历史是人生全部经验的总记录和总检讨。”在我看来,这也是钱穆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通过这本书将中华文化能绵延几千年的经验继续传承下去。
诚然,受制于个人思想与时代局限性,钱穆的一些观点在如今部分学者看来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但这本写在1951年的书通过中西对比,从政治、国防、经济、教育、地理与人物等方面写起,可以看到里面钱穆提出的远超于时代发展的许多超前见解。在全书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通过总结历史朝代更替与兴衰,总结的一句话:“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求其能‘动’又能‘安’……纵使没有外患,依然仍会有内忧。”
第二方面,关于“安”,钱穆又写到:“今天中国积衰积弱,不可能向国外跑,中国的将来,决不可能追随已往的西洋成为一向外侵略的帝国主义。中国的新天地,就在中国之本身内部。”这讲的是对自身定位的坚守,对初心的坚守。时代不同、角色不同,但坚持初心不应改变。今天的中国,“安”在于守好发展基本盘,最根本的是集中精力办好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对于我们xx来说,同样也在于坚持发展方向不动摇,安心发展。xx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反复提“懂得、舍得、等得”,这是发展的“安”,在xxx园区会议上反复强调坚持好“三新”经济与三大赛道不动摇,看准项目再下手,这是科学的“安”。因为我从事招商,我也看到了这几年我们在产业上的坚持与耐心,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几年的耕耘我们从0实现了年产值100亿元的突破;以集成电路为例,从2023年刚开始布局以来,短短一年多累计新增企业17家,企业数量成倍增长;以发展载体为例,我们集约利用土地发展园区经济,打造了检验检测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园区。
最后,我想以书中这句话结尾:“救世界、救国家,不是几个人干的事,要大家干。如何能使大家来干呢?就要发扬道德精神。”我觉得这个“道德精神”在如今对于我们年轻干部来说,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党员精神,是奉献青春、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青年担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也必将奉献担当,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全身心扑在项目招引一线,为xx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的分享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