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妇联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妇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村级妇联组织是妇联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区通过实施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细胞工程”,把基层妇联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基层妇女工作更具生机与活力。按市妇联通知要求,区高度重视,就村级妇联组织建设深入开展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级妇联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区辖4个街道7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323个村(社区)。近年来,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联工作的重要指示讲话精神,不断加强基层妇联班子建设,全面提升妇联组织引领力、凝聚力和服务力。
二、经验做法
1、创新“会改联”模式,壮大工作力量。探索村社区“会改联”3+模式,即“地域+行业”纵横融合式社区妇联、“线上+线下”双网互动式工作平台、“服务+活动”双项共享式区域项目,实现区域内妇联组织共建、阵地共用、活动共办。全区323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会改联”工作,村社区妇联执委增长了5倍,基层妇联组织工作力量得到壮大。并将妇联组织与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相结合,形成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体系和工作格局,真正推动基层妇联组织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2、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区紧紧围绕“党建带妇建,
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4、建立长效机制,规范运行管理。建立了基层妇联执委会议事工作制度,印制发放规范统一的会议记录簿,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执委会议,传达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妇联组织的工作要求,研究决定村社区妇联各项工作和活动等;建立了执委轮值制度,所有执委轮流值班,执委在妇联主席领导下开展工作,轮值期间至少组织1次妇联活动;建立了执委联系妇女群众制度,副主席每人联系3-5名妇女小组长,执委每人联系3-5名妇女群众,面对面与妇女群众沟通交流、提供服务,团结引领妇女听党话、跟党走;建立了基层妇联组织“亮牌”制度,在妇联工作场所和村社区公开栏公开基层妇联组织的职责任务、组织架构、妇联干部身份和工作活动安排等,在开展工作和组织活动时亮出旗帜、亮明身份。同时还完善了动态管理、述职考评等机制,探索建设执委工作站,使基层妇联组织成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妇女群众服务。
三、存在问题
1、妇联执委作用发挥不充分。妇联改革后,基层妇联队伍得到充实壮大,但随着妇联业务的不断拓展,妇联执委的工作任务也随之增加,妇联执委大多兼职、时间精力有限,妇联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致使妇联执委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
2、妇联阵地活动质量有待提高。随着基层组织建设“细胞工程”的深入实施,基层妇联组织成员的服务已经跟不上新时代妇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组织开展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四、意见建议
1、坚持党建带妇建。强化思想引领,组织基层妇联干部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引领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探索党群联建,平台共用模式,加强“妇女之家”和妇女儿童家园建设,推动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主动争取各级党组织支持,将“妇女之家”建设纳入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党群服务中心、公共文化站点等阵地,统筹规划,共建共用,不断提高阵地建设质量,增强阵地服务实效。
2、树牢为民服务意识。深入实施执委项目认领和“五亮”工程,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真心实意的服务提高群众对妇联工作的知情率。建立区镇村三级培训机制,加强对基层妇联执委的培训力度,帮助拓宽工作思路,提高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同时,实施基层妇联执委工作激励机制,切实调动执委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基层妇联干部要积极对接妇女群众新要求,根据妇女儿童需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多组织一些妇女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同时,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入驻妇女儿童家园、妇女之家,帮助开展有质量、有吸引力的各类活动,更好地服务妇女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