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2024 年/11 月/1 日/第 002 版综合新闻
市国资委:聚力改革“ 加速度” 攻坚质效“ 全年红”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年初以来,市国资委推动全市国资国企以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坚持“ 三增一稳三提升” 目标引领,全力以赴抓生产促运营,千方百计扩投资提质效,最大限度挖潜能、促生产、保增长。
1-9 月份,重点指标全部完成阶段性目标。全市地方国企实现营收 303.38 亿元,同比增长
46.4%;重点国企利润总额 29.64 亿元,同比增加 26.53 亿元,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国资国企有效实现稳产增产,盈利能力稳步提升,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质效兼具的良好态势。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改革创新推动发展
全面夯实战略支撑。前三季度,市国资委千方百计系统推动国有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18亿元,占全市固投的 12%。组建文体旅、陆港、外贸等 6 大集团,在助力我市产业向新、对外开放、科技支撑等方面展现担当作为。全力做好民生服务,地铁 3 号线西段提前 3 个月实现空载试运行,水务集团“ 云信水链” 平台走在全国水司前列。
加快提升发展动能。盛京金控投资微控新能源成为全省首家高端制造领域独角兽企业,培育飞行船、无距科技等潜在、种子独角兽企业。航空集团设立 5 亿元低空产业基金,推进总投资 15亿元的沈飞航空配套产业园(一期) 、总投资 50 亿元的商载无人机等项目。盛京金控数字公司揭牌全省首家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完成全省首例数据资产融资授信 500 万元。
创新发展央地合作。在全省率先建立央地合作项目全生命周期“ 五库一清单”,新签约项目
25 个、总投资 690.4 亿元,完成年度投资 108 亿元。招引中国诚通、中国国新在我市设立辽宁振兴发展基金,首期规模 40 亿元。推动航空工业在我市成立全国首家飞行器机体快速研制中试验证平台。引入国家管网东北区域总部和 22 户央企子企业,合计注册资本 54.3 亿元,新设央企数量在全省占比 38%,稳居首位。
持续推进改革攻坚。推动全市航空产业链聚集升级,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国资委纳入综改试验成果清单。在全省率先推开专职外部董事制度,以“ 小切口” 解决公司治理改革“ 大问题”,作为东北地区典型在国务院国资委综改座谈会上交流发言。推动新基发展员工持股试点正式获得省级批复,为助力企业上市迈出重要步伐。处置“ 两非”“ 两资” 38 户,完成土地房产确权 126 处,夯实国有资产价值约 7 亿元。
深化完善监管体制。建立出资人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 四方联动” 监督协同会商机制。上线运行“ 阳光国企” 平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阳光国企采购、产权交易数智化监管、国资监管“ 四位一体” 数字化管理平台,堵住风险点 524 个,有效避免无证土地、房产等潜在损失风险超 5 亿元。
打造“ 活力国企” 全力冲刺四季度
下一步,市国资国企将深化攻坚“ 四个结构” 改革,聚力打造“ 活力国企”,全力冲刺四季度、打赢攻坚战。
推动体制机制“ 活”。聚焦“ 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加快新兴产业布局等为抓手,印发实施我市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发展“ 1+N+13” 系列方案。攻坚突破三项制度改革,推动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升质量,并向中层管理人员延伸,分类细化员工市场化退出标准和渠道。
推动龙头企业“ 活”。充分发挥国企投资引领和拉动作用,加大全市国企固定资产投资。全
第 1 页 共 2 页
力抢抓“ 两新” 政策机遇,积极推动市属企业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资金落地,完成全市供水、燃气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年度目标。
推动产业形态“ 活”。围绕“ 四个一批”,谋划储备辽宁工业展览馆及周边升级改造等 214 个项目;全力推进中核同方科创基金等 25 个拟签约项目早日签约;推动沈阳国际智慧健康城等 81个已签约项目开工建设;全面做好通用医学中心、中车新能源汽车等竣工项目的服务保障工作。
推动人才要素“ 活”。落实“ 兴沈英才计划”,健全人才评价体系和收益分配机制,打造首批
6 个国资国企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国有资本“ 平台+基金” 投资功能,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构筑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
推动监管模式“ 活”。进一步加强以数字赋能国资监管,用好“ 四方联动” 监督协同会商机制,实现合规管理监督全覆盖。加快市属国企司库体系建设,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选优配强外派财务总监和外部董事, 更好发挥对企业经营管理事项的监督作用。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