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要点汇编(6篇)
目录
1.2024年XX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要点 2
2.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要点 5
3.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要点 11
4.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要点 21
5.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要点 29
6.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要点 38
三、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助推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谋划实施重点改革任务。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卡民生服务“一卡通”体制机制建设,集成、加载各类民生服务,让群众好办事,服务一站式。
四、夯实民生之本,提高就业创业质量
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00人以上,开展“三项工程”培训2800人次以上。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依托就业驿站、零工市场将就业服务网络末梢辐射覆盖基层,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实现岗位信息一键应聘、就业政策一步获取、就业服务一站帮办。充分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举办“南粤春暖”系列活动,挖掘更多就业岗位。
五、加强人才服务,激发“第一资源”创新创造活力
加码人才服务,坚持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把企业人才工作作为重要任务,保姆式服务保障企业用工。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扩大归善人才卡优待场景。进一步做好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加强人才引育,落实各项激励和奖补政策,为人才建功立业搭建广阔舞台,持续释放人才服务发展活力。
六、推进欠薪源头治理,凝聚和谐关系合力
从源头治理欠薪,顶格落实省“治欠20条”,推行“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区治欠办作用,用好定期监测、调度、通报、约谈等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大力推广“惠治欠”小程序,强化镇街工资权益保障服务站建设,持续强化基层化解劳资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劳资纠纷调处质效。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切实从根源上减少欠薪线索数量。深化劳动争议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强化协商和解,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完善联动调解机制。推动“调审衔接”“绿色通道”等快速调处举措走深走实。巩固拓展“和谐同行”三年行动成果,推动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强化劳务派遣单位和企业用工监管。规范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管理。
七、强化底线意识,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扎实开展人社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狠抓技工院校、人力资源机构、劳务派遣单位等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加快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坚决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保持人社系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4年工作要点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扣区委“一二三六”发展思路,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主线,凝心聚力、砥砺奋进,重点工作亮点纷呈、先行先试成效显著,为XX高质量发展交出人社新答卷。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坚持凝心铸魂、互促共融,党建统领焕发新活力。我们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主题教育贯穿始终。把主题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结合“局长走流程”“科室长蹲点调研”的经验做法高质量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建立“三个一”工作清单,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深入一线察实情、出实招,解决梗阻问题25个,调查研究走深走实。二是正风肃纪持续从严。纵深推进“清廉人社”建设,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教育倡廉与制度促廉相结合,开展“五个一”廉政教育活动,健全社保基金内控、要情报告等制度,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三是政务服务升级蝶变。全新升级人社领域“一站式”政务服务,全面推进“综合柜员制”“一件事一次办”“大部制”三项改革,社保系统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相对分离和相互协调,人社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群众办事体验更优质。
2.坚持敢闯敢干、唯实争先,就业创业开创新局面。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的政治责任,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8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一是构建“大就业”格局。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功能作用,建立健全“1+11+N”的就业一体化推进机制,推动就业政策与经济、产业等政策良性互动,减轻企业社保成本6000万元,发放社会保险、技能提升、见习等各类补贴3000万元,形成了部门联动,上下协调的就业格局。二是织密“大帮扶”网络。稳住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建立健全“园校地”合作机制,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6%。落实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700万元,建设就业帮扶车间22家,开发乡村振兴公益性岗位306个,举办专场招聘会33场,1000余名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近12000人。 三是打造“大服务”品牌。探索“1+4+N”服务模式,以就业指导员为联结,依托现有的127个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面建设全省首家社区零工市场和4个就业微市场,深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今年共收集用工信息2.7万条,定向发布重点用工信息1.7万条、求职用工信息7000余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630人,同比增长156%。
3.坚持共建共享、兜牢底线,民生保障攀登新高度。坚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持续增进人民福祉。一是重点民生保障仗圆满收官。牵头打好重点民生保障仗这项关键之仗、压轴之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建立“四张清单”凝聚全区合力,37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11个区级民生实事项目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惠及人民群众。二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以打造“温暖社保”为抓手,完成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率先全市进入常态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涨至每人每月266元,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扩面提质,参保人员达54.45万人、9.95万人、11.09万人,同比增长了2.25%、18.95%、10.25%。三是基金安全屏障持续筑牢。社保基金落实“411”监管,推行“日月季年”社保基金稽核内控工作机制,打造“四防协同”的工作闭环。失业保险待遇发放问题、劳务派遣单位截滞留稳岗返还基金、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三项专项整治行动见行见效,存量问题清仓见底、增量问题动态清零、变量问题及时可控。
4.坚持多元共治、共促和谐,劳动关系呈现新面貌。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普法、调解、执法全链条发力。一是着力提升普法宣传质效。劳动关系工作延伸到街道、园区、项目,推广长沙人社“一码通”,推行1(监察员)对N(劳资员)模式,举办执法能力、线索处置等主题培训5次,按照“一次服务一条短信”工作模式,精准发送维权信息,为农民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是着力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坚持“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成功建设区劳资纠纷快处快结调解中心、新业态群体法律服务工作站、雷锋调解员劳动保障分队,构建了区级、街道、园区、村(社区)四级调解服务体系,成功调处各类劳资纠纷 919件、7552万元,实现诉源治理走深走实。三是着力强化劳动监察保障。以治理欠薪问题为抓手,综合使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构建排查、通报、交办和欠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工作闭环,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功能,107个在建项目,300余个工程建设项目,6万余农民工纳入劳动监管,全区工程建设领域和非工程建设领域欠薪线索数量实现双下降,全国欠薪线索平台线索同比下降11%,为农民工2899人追回拖欠工资1601万元,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在国务院专项考核中获得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