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纪学习教育中增强道德定力
道德高尚是党员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中央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用党规党纪校正思想和行动,增强道德定力,自觉抵制错误、腐朽思想侵蚀,保持清正廉洁。
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古往今来,为官者“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梳理近些年查处的案例,不少通报中都指出“道德败坏”的问题。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如果在道德上出了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也必然违纪违法。现实也一再证明,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道德定力强的人往往能够坚定地越过陷阱,道德定力缺失的人就非常容易被这道门槛绊倒。
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长期存在,如何应对诸多挑战和各种各样的诱惑,考验着每一名党员干部的道德定力。道德定力是一种在道德上坚定不移的行为能力,是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的能力,是能够在私底下、无人时、
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利于党组织及时掌握党员干部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不是体现在嘴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现实中,有的人“道而不得”,虽然谈起道德头头是道,却没有放在心上,没有把道德要求内化为行为准则;有的人“得而不定”,虽然考虑到道德要求,却不是想办法、作决定时的关键因素,“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有的人“定而无力”,真正遇到困难挑战、诱惑考验时,轻易动摇退缩、丧失底线。党员干部要坚决避免知行脱节、言行不一的现象,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实践、上升为内在约束。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把党的初心使命转化为价值标准,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最高追求,在无人时细微处严格自律,在歪风邪气前明辨是非,在诱惑考验中严守规矩,自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
党员干部要党纪学习教育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秉持对党规党纪始终如一的敬畏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不断增强道德定力。
陈睿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