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象工程”主题工作简报、政务信息材料汇编(5篇)
目录
1.形象工程“披外衣”当警惕 2
2.发挥“五大监督”机制作用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 5
3.三举措防范纠治“新形象工程” 7
4.认真排查“新形象工程”问题 8
5.积极开展“新形象工程”自查 10
发展实际、违背发展规律、背离人民群众意愿,不仅无法实现事业上的抱负,还会加重地方财政负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
“新形象工程”看似新情况、实则老问题,根源在于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思想上跑偏,导致决策脱离实际、不符合群众需求。不顾实际、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贪大求全,不顾长远、只管眼前,这种做法实则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的表现。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形象工程只会毁形象,热衷搞形象工程者只会自毁前程。
党员干部都想做出政绩、干出成绩。但是,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观、靠什么树政绩,这是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去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xx时,特别强调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并提出“三个坚持、三个不”的重大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三个坚持”为党员干部指出了“方向”,“三个不”则为党员干部划出了“红线”。杜绝形象工程,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做到“三个坚持、三个不”,把精力投入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的工作中。
无论兴建何种工程,归根结底是“民心”工程。要通过多种渠道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工程项目决策过程在阳光下晒一晒,把财政资金花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刀刃上,不能搞“少数人拍板”“关门决策”。无论兴建何种工程,都应该有标准、守底线。是否属于形象工程,需要适应新情况、明确划分界限,让干部决策有依据有参考。无论兴建何种工程,都要严把关。监督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党员干部应习惯在“聚光灯”下履职用权、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从思想观念上绷紧杜绝形象工程这根弦,确保一切决策都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老百姓办实事。
发挥“五大监督”机制作用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
在第x批主题教育进入冲刺收官的关键阶段,xx市xx区科学施策、靶向整治,多措并举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体系作用,织牢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机制防护网,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党内监督。要求全区xx个参学单位,认真开好2023年度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暨省委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必须对照“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方面”,深入查摆是否存在“新形象工程”方面的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切实整改到位,xx纪委监委、xx委组织部和xx委主题教育办派员全程督导。
人大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到验收,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和全程监督,对于材料不合格、建设不规范、验收不达标的项目坚决亮“红牌”,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即将验收的项目,没有人大代表签字视为无效验收。
审计监督。制定下发了《xx区政府投资建设重点工程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根据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结(决)算、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严格审计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统计监督。向全区各地各单位下发《关于做好防范和纠治“新形象工程”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必须如实填写好《xx区“新形象工程”项目情况自查表》,对近年来政府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包括平台公司)投资建设的基建项目、民生项目、文旅项目、产业项目,开展全面统计排查,对不如实统计排查的单位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群众监督。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标准,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xx区第七保育院建设项目是市重点项目,因施工现场临近宜惠渠,箱涵浇筑施工可能影响下游群众用水。相关责任单位和施工方主动与群众代表沟通协商,共同确定好最佳施工方案,最终如期完成施工,没有对群众生活造成影响,群众对此非常满意。
三举措防范纠治“新形象工程”
一是强化组织,加强领导。召开镇党委专题会议集中学习相关文件,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双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涉及项目村和镇相关站办所有成员的排查整改领导小组,为扎实开展排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开展摸排,严格落实。组织镇村干部分成9个工作组,划片包干对全镇20xx年以来全部项目进行全面排查,通过资料细查、实地核查、走访群众等方式,做到“家底清、情况明”。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梳理汇总,制定问题清单表,逐个填报,有问题的严格落实整改标准、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
三是持续发力,长效监督。严格按村申报、镇审核,按程序申报分村逐一进行再讨论再研究,规范决策程序;全面论证真实性、必要性、及时性、可行性;不虚报、不夸大项目规模及内容,严把项目审核关;完善监督体系,切实发挥好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体系作用,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坚决杜绝项目建设内容中出现涉及“新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织牢防范“新形象工程”机制防护网。
认真排查“新形象工程”问题
按照上级关于排查“新形象工程”问题的通知要求,xx委编办高度重视,进行专题安排部署,重点自查支部建设、机关管理、服务群众、业务办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违背科学发展、忽视群众利益、影响单位形象的问题。
排查前,班子认真学习文件要求,力求精准把握目的要义。通过学习,班子成员思想认识达到统一,大家一致认为“新形象工程”问题是“四风”问题的演化和变异,作为党的部门、政治机关,xx委编办将坚定不移的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思想堤坝,时刻自警自省,从源头上预防、管理和解决问题,通过严格的管理、严密的制度、严肃的举措坚决杜绝各类问题的发生。排查中班子成员严格按照要求,采取谈心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单位资金使用、干部管理、业务办理等方面情况,经深入排查,目前暂不存在“新形象工程”表现形式中列举的各项问题。
今后xx委编办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加强学习、警示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时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同时加强机关管理,健全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办事程序,切实提升工作效能。充分发挥民智民力,主动接受监督,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分析,定期对标自查,主动将征集的问题作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全力推进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