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巡视巡察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深化运用制度“补丁”机制,把巡察利剑磨得更光更亮
近年来,我市以开展“强化巡察整改工作流程指引”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深化制度“补丁”机制在巡察工作中的运用,制定《关于在巡察工作中深化运用制度“补丁”机制的暂行办法》,不断提高巡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为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明权确责+统筹,夯实打牢工作基础。坚持“一起做工作”的理念,落实市委《关于建立制度“补丁”机制的管理办法(试行)》,建立在巡察过程中深化运用制度“补丁”机制的运行框架。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市委巡察办负责深化运用制度“补丁”机制的统筹协调、指导督导和汇总报告;市委巡察组负责巡察过程中查找制度漏洞,研判制度建设、执行情况,明确专人开展工作并汇总相关成果;各被巡察党组织负责建立制度“补丁”,加强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制度“补丁”机制高效有序运行。二是强化巡前准备。将制度“补丁”机制纳入巡察工作内容,巡前培训对制度“补丁”机制相关文件进行重点学习。充分利用纪检监察机关、组织、财政、信访、审计等部门的巡前通报材料和上一轮巡察、审计等反馈意见,对被巡察党组织普遍性问题、问题易发多发环节或领域进行前期梳理分析。三是推动自查自纠。将巡察监督关口前移,每轮巡察进驻前,与被巡察党组织
够科学等问题,推动出台《关于加大对烟农技术指导的意见》。针对行业领域普遍性、系统性制度漏洞,商请有关职能部门分析研判,制发巡察建议书。如,十二届市委第四轮巡察对市国资委和5个市属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进行巡察,针对市属国企监管存在的漏洞,推动市国资委出台《关于加强监管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落实意见》。涉及市级层面有关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巡察专题报告,按程序提请市委研究处理。如,十二届市委第四轮巡察提交7个巡察专题报告,涉及保障房安全、国有资产管理、城区备用水源、征地拆迁等多个领域,为市委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三、跟踪督办+评估,系统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发挥“补丁”机制堵塞漏洞和完善制度作用,市委巡察始终坚持冲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强化重点突破,确保取得实效。一是强化跟踪督办。建立“反馈—督办—完善—再反馈—再完善”工作链条,市委巡察机构、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及时了解和掌握“补丁”建议办理情况,督促各制度“补丁”责任单位按时保质完成“补丁”任务。二是开展运行评估。将制度“补丁”机制落实情况纳入巡察监督内容,纳入市委巡察整改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巡察整改监督闭环,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责任单位定期对制度“补丁”执行情况及其实效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评估报告报送市委巡察办和市纪委监委制度“补丁”工作专班,确保补到点上、补出实效。三是用好“补丁”成果。加强与市纪委监委制度“补丁”工作专班沟通联系,及时推介通过实践证明成效明显的制度“补丁”成果,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系统提升相关领域治理效能。如,市委涉粮专项巡察发现粮食购销环节易发多发问题,督促市商粮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制定完善相关市级层面制度4项,有效堵塞粮食储备管理、财政补贴、市场执法等方面的制度“窟窿”,推动市商粮局开发“智慧粮安”平台,对收购入库粮食的来源和最终流向实行双向全程监管,有效防范人情粮、转圈粮、以陈顶新等现象,平台在全省乃至全国多地推广。2022年我市委建立“补丁”机制以来,市委巡察机构积极实践运用,提出制度“补丁”建议231个,推动83个单位打好制度“补丁”235个,有效提升了涉粮、农村集体“三资”、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等行业领域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