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县级党校办学能力和水平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分类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作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不断提升办学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党校姓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政治机关、政治学校意识教育,持续推动对党忠诚教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向全体党员延伸,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习的“首要内容”。坚持育人者先受教育,建立领导班子带头学、支部引领提前学、专职教师深入学、干部职工自觉学四学机制。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深化党章党规党纪学习,将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定期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全体教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做到“教育在前、提醒在前、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对课堂、研讨、会议、论坛等的监督管理,将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
县乡党校联动,全员覆盖到位。开展基本培训,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升县级党校办学质量的有力抓手。要构建系统矩阵,确保全员覆盖到位。打造县乡党校上下联动、覆盖全域、一贯到底的党校教育培训阵地体系,按照分级负责、本级统筹的原则,摸清摸透干部底数,科学制定培训方案,层层落实好基本培训任务。聚焦“一主线三模块”,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题主线,聚焦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三模块,深化实践探索,强化供需对接,通过教师自主选课、科室把关审课、教师集体备课、公开试讲评课、跟踪完善精品课等环节,将课程列入培训“菜单”,供不同培训班次选择,选中的课程正式进入培训课堂。采取集中优势备课、集体教研攻坚、组织教师互评等措施,开发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反映各领域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精品课程。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廉政文化、乡村振兴、农村党建等特色教育培训资源,系统性打造、深度融合提炼。不断开拓创新,优化提升培训效果。始终把改进教学方式作为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效的重要环节,研究教学方法,组织专家、学员和教师全面系统地分析讲授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的特点和优势,根据讲授内容灵活运用。推进教学方式融合,采取“讲授+互动”“课堂+现场”“线下+线上”“集中+自学”等多种教学模式融合,不断增加互动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式比重,以融合增效推动干部教育培训质效提升。
破解办学难题,营造良好学风校风。县级党校(行政学校)的学员离家近,与单位的工作互动多,又与教师大多熟识,更要坚持制度说话,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学员调训、学习考评、队伍建设等办学治校制度,让教师把遵规守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敢抓敢管、严抓严管,真正严出好风气、严出好队伍、严出好效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实行调研联系点制度,用好教师和学员资源,开展沉浸式、蹲点式、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学习成效,推动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加强全程考勤,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督促学员勤学、真学、善学。不断充实管理内容,完善管理手段,规范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山东省阳谷县委党校)
孟庆艳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