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先进单位经验交流材料汇编(3篇)
目录
1.创新建立选派“三村”书记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2
2.驻村工作队助学兴产促增收定点帮扶解民忧 9
3.推行“驻村工作周”特色基层治理模式 13
一、撬动资源下沉,破败古村重获“新生”
沿着村道驱车前行,群山环绕的xx村风景优美,古朴的农房掩映在一片片苍翠之间,与阡陌农田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秀丽的富春山居图。
“快进来,瞧瞧我们的新院子。”山林间,几栋砖木结构的老宅赫然矗立,这是xx村新打造的网红景点x家院子。xx出头的xxx端着茶水,热情地迎了出来。他在这座古院落里长大,如今成了这里的管理员。
青砖小瓦、斑驳老墙,门楣上雕龙琢凤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以前的xx院子,是典型的老、破、大,现在变了样,真得感谢余书记。”说起“兴村”书记xx,xxx赞不绝口。
地处xx山脚的xx院子是xx区仅存的几处古院落之一,十余栋川东民居错落有致,修建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末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xx院子住了二十几户人家,盛极一时。可渐渐地,随着原住户陆续搬离,空置的古民居没能抵挡岁月的侵蚀,变得破旧不堪。
“老宅子塌了可惜,何不将它们重新修缮,发展古村落旅游。”20xx年初,xx刚走马上任,就将目光投向了xx院子,希望以乡土文脉为基础,通过古村落更新、改造,打造宜居宜游的“文旅古村”名片,丰富xx村的产业业态。
项目还没开工,就碰到了难题。“年轻师傅垒惯了砖墙房,让他们修建土墙房,却是连最基本的打夯、砌墙都不会。”xx对当时的情形记忆犹新,过去,院子里有几户人家的墙壁脱落后,就因为一直没有师傅维修,才被迫搬了出来。
为了寻找合适的手艺人,xx动用了所有人脉资源,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土墙师傅,凑齐了一支二十多人的施工团队,打夯、砌墙,有序推进受损墙体的修复重建。他还请来xx区博物馆的文保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根据川东民居复刻图,一比一还原房梁、窗棂上的雕花图饰,对每一处构件的修复都精益求精。
20xx年3月,xx院子完成修缮改造,原汁原味再现了xx古院落的旧时风貌,成为xx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以xx院子为核心,xx带领村里又配套发展草莓采摘、共享农庄等农文旅项目,延伸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消费链条,成功引来大批游客。如今,xx村已陆续办起了xx多家民宿农家乐,人年均纯收入超过xxxx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选好一个人,带活一个村。‘兴村’书记统筹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村庄发展,关系村民福祉。”xx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xxx说,在xx区还有许多像xx一样的“兴村”书记,他们大部分来自上级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能力强、视野宽,还能撬动派出单位的资源力量下沉。截至目前,“兴村”书记们已带动资金投入约x.x亿元,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xx个、在建xx个。
二、破解产业痛点,“xx甜茶”实现标准化生产
天府镇xx村,深秋时节,茶山苍翠,三三两两的基地工人正忙着为茶树修枝、施肥,为来年春茶丰产作准备。
好山好水出好茶,xx村是xxxx甜茶的主产区,早在20xx年,村支书xxx就带领村民开垦荒坡,规模种植了三四百亩xx甜茶。“可那时,甜茶产量不高,一年也就千把斤,一斤顶多卖五六块钱。”杨顺超说,年轻人见种茶挣不到钱,纷纷选择外出务工。
如何才能把甜茶产业做大做强?20xx年,刚被xx区市场监管局选派到文xx村任“富村”书记的xx,就一头扎进田坎,摸底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走进茶园加工厂房,眼前的景象让他暗暗吃惊:四五十平方米的房间里,
几口大锅架在炉子上烧得通红,制茶师傅戴着手套,双手麻利地翻动着锅中的茶叶,在高温作用下,茶叶颜色和形态悄然变化,直到叶片由硬变软,达到方便揉捻的程度。
“这就是制茶最关键的环节杀青。”一旁的xxx介绍,从开始炒茶到最终出炉,需要x个多小时。三口铁锅,五个工人,一天也只能炒出十来斤茶叶。显然,人工制茶不仅效率低下,茶叶质量也参差不齐。xx甜茶想拓宽市场,一定要走标准化道路。在意识到这点后,xx立即着手茶厂的提档升级。首先是产线改造,用机械替代人工,提高生产效率。然而,当xx抛出这一想法时,xxx第一反应就是摇头。他掰着手指头算账:市面上一台普通的杀青机就要六七万元,再配上理条机、烘干机、风选机,整条线搞下来,起码得花二三十万元。村里拿不出这一大笔钱,资金哪里来?
xx没有气馁,他带着村干部跑政府、跑部门,四处筹措资金,终于争取到二十万元的项目补助。利用这笔款项,茶厂建成投产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不仅保留了手工制茶的传统风味,机械化的杀青、揉捻也是人工作业的好几倍,茶叶日均加工能力增加到x.x万斤。
设备到位后,xx又盯上了车间标准化改造。原先的茶厂由一座废弃学校改建而成,比较粗陋。xx花心思、下巧劲,运用自己在市场监管局的工作经验,从厂房布局设计、生产流水线规范、工艺流程优化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指导服务,历时三个月,一个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厂房终于落成。凭借茶叶质量和规范的生产流程,去年,xx村获得xx区市场监管局颁发的首张“xx甜茶”生产加工许可证。
拿到了象征行业标准的“身份证”,许多大型商超主动到xx村对接销售。xx又出主意让xx甜茶换上新包装,最贵的高端茶叶一斤能卖好几百元。他还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茶叶基地,逐步实现产业反哺,让村民们都能尝到标准化生产的甜头。
“没有产业,再漂亮的村也是花架子。”xxx说,“富村”书记重点聚焦产业发展,在各自擅长的领域精准发力,及时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业主单位解疑惑、出点子、作协调,已累计为各村协调解决产业规划、农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问题xxx余个,开发项目xx个,全区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较xx年增长近x倍。
三、吹响法治“小喇叭”,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近期,电信诈骗出现反弹趋势,大家可要注意点哟!”xx月xx日,雨后初霁,xx区水土街道大地村,“xx”书记xxx手拿工作笔记本,挨家挨户进行普法宣传。
大地村曾是有名的“问题村”,历史遗留问题多,邻里矛盾突出,一些村民对干部不信任,乡村振兴工作困难重重。
驻村之前,xxx是xx区司法局水土司法所所长,被选派到大地村担任“安村”书记后,他就在思考如何运用自身的法律知识,化解村里矛盾纠纷,搭起干群沟通的“连心桥”。
“x书记,村里的事以后多让我去试试。”刚到大地村,xxx就向村党委书记xxx主动请缨。看他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xxx在心里犯嘀咕:“一脸的书生气,平时话也不多,他能把群众工作做好吗?”
xx村团结水库沿线,各种彩钢棚乱搭乱建,村民散养的家禽到处乱跑,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村干部三番五次上门,劝说村民拆除违建,都无功而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