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区锚定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331”工作体系,强化党组织统一领导,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屯(小区)三级明晰的责任体系和基层党员、部门单位、社会力量三方参与的服务体系,打造一个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构建统筹有力、职责清晰、服务优质、智慧赋能的基层治理工作格局,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开花结果。
积极发挥党员作用,织密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包户聚民心”活动,擦亮普通党员政治底色,由“无职”变“有责”,奋力书写“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时代答卷。一是全域包联,守好民心“有底气”。采取“三四五”工作法,培育一支活跃在群众身边的党员队伍,组织有包保能力的5366名党员逐户包保群众9.5万余户,基本形成党员包户全覆盖。建立“双三长”制,根据党员特点和发挥作用情况动态调整配强日常“三长”队伍。采用实景化教学、实际工作演练,“手把手”教会党组织书记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创新“沉浸式”学习方式,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村书记培训得到中组部认可,相关做法被共产党员网转发。二是用心用情,深入群众“接地气”。着眼于解决“党员有劲使不上,群众求助找不着”的“供需脱节”问题,党员到群众身边找准问题、摸清情况,围绕产业发展、就业技能学习等方面,
牧局深入齐家镇管家村指导畜禽养殖场(户)粪污收集利用工作,残联组织机关干部开展残疾证上门办理服务,卫健局试点建立小区健康小屋定期开展义务诊疗服务,现场办公下基层效率极大提升,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二是开展定制服务,破解制约发展瓶颈。部门单位结合职能开展普惠型全覆盖的专享服务和村屯提供需求清单定制精准服务项目,根据收集的200余条群众需求清单,制定部门定制服务清单214条,由部门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帮助解决问题。农业农村局成立12个服务小组下沉村屯,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对精选种子、精确施肥、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农业技术指导,提升群众农业生产能力。三是开展联建服务,促进举措融合发力。86家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全区144个村(社区)包保结对,聚焦党建联抓、治理联推、服务联做,开展共抓党员教育培训、共过主题党日等党建联建活动,构建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设立“服务基层日”,部门单位累计开展各类服务2500余次,服务群众4万余人,真正做到以党建之“实”筑牢治理之“基”。
调动社会志愿力量,增添基层有效治理活力。基层治理离不开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区坚持联动社会各方力量,发挥志愿队伍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一是搭建平台,汇聚“两新”组织力量。创新实施两新领域参与基层治理“135工程”,成立一个区级协调指挥中心,发挥两新组织资源优势,组建志愿服务等3支队伍,开展特色助力、暖心公益等5项行动,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54次,参与活动志愿者590人次。170余名骑手担当“流动网格员”,骑手们在“鹿城先锋”微信群上报发现的问题,推动解决各类问题230余个。实行“鹿城先锋”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将骑手参与志愿服务行为量化成积分,进一步激发志愿者参与热情。二是建强阵地,凝聚广大群众参与力量。对基层阵地硬件设施进行更新打造,设置群众“照片墙”,组织开展“周活动”,吸引群众走进村部(社区),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活动、投身治理的热情。举办“端午粽飘香”“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活动2000余场次,搭建“广场闲唠嗑”“说事长廊”等群众协商议事平台,建立“道德银行”积分管理机制,引导群众参与志愿活动。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美家美妇”等评选活动,带动形成崇德向善、修己睦邻的良好道德风尚,有效发挥群众在“三治”融合发展、促进基层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三是拓宽渠道,调动专业特长人员力量。通过社会招募、部门动员、村(社区)号召,组织890余名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助力基层服务。组建群众文体活动队伍300余支,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两代表一委员”进小区、“美化彩化”行动、点亮“黑楼道”、健康义诊、法律服务、文化润民等活动130余场次,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推动治理成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