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理论学习中心组新质生产力学习会上的主持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专题学习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交流研讨,进一步深化理解把握、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自觉。
(发言结束后)
刚才,几位同志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了很好的发言,结合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讲得很深入,听了很受启发。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全党全全社会关注热议的焦点,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去年以来,我们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特别是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构建新格局部署,结合实际,确定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科创格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照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重要要求,我们的心更加坚定、方向更加明确。从去年视察东北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再次聚焦,
局”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在思想上一脉相承,在理念上一以贯之,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体现了我们党重视运用创新理论引领实践发展的优良传统。东北是新质生产力的首提地,作为省会城市、科教大市、老工业基地城市,有条件、有责任、有义务把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好。我们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切实以一域实践印证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
三要学出实干担当。新质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期应运而生,是引领发展方式、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重要动力。当前正处在全面振兴突破的关键阶段,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期、破解瓶颈补齐短板的攻坚期、赢得区域发展主动的窗口期。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新质生产力“先手棋”抢占竞争制高点、掌握发展主动权。
四要学出方法路径。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很多明确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要求,体现了系统观念、问题导向和实事求是精神。比如“先立后破、因地制宜、指导”“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等重要要求,既是方法论,也是实践论,为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了思路、明确了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比如“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等重要要求,对等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动能占比较高的老工业基地城市,更加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前天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俊海书记围绕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质”与“量”、“新”与“旧”、“供”与“需”、“放”与“活”、“统”与“分”五对关系。我们要结合起来学习领会,在发展观念、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路径上全面对标,加快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
第二,注重学用结合、把握实践要求,努力在发展路径上丰富拓展
对照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新重要论述,围绕落实省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构建新格局部署,聚焦目标定位,进一步梳理全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加大实践探索、找准主攻方向、优化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培育更多创新、质优、先进生产力,加快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发挥比较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的实践路径。
一要聚焦“创新”这个特点,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是的鲜明底色,也是最大优势,去年我们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第位,比上年提升位,首次进入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百强。要坚定不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持续在整合资源、放大优势、促进转化上下功夫,巩固发展区域创新中心地位。要着眼创新策源聚能,在推进“双城”建设上取得更大突破。今年全面启动建设,相应的规划方案、工作机制等都已建立,要锚定目标紧抓快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争取尽快出进度、见成效。城要突出抓好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尽快完善核心功能,集中落位家技术转移、省科技创新研究院、省市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导入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中介服务,搭建一批科创研学、路演论坛新空间,打造省市创新要素集聚、新质生产力促进转化应用、未来产业发展实体化呈现的综合示范平台。城要抓好1.13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加快完善轨道南延等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尽快具备办展条件,同步研究出台产业支持政策、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引进落位一批重大项目、优质企业,谋划布局大型医疗机构,推动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会展经济、新兴消费等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要着眼创新攻坚提能,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上取得更大突破。强化省市协同共建,发挥市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员会作用,合力推进全重点实验室重组,争取大科学装置落位,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省“三室”“三院”建设,面向全推行“揭榜挂帅”,聚焦汽车关键零部件、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核心种源等领域,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争取形成一批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要着眼创新转化赋能,在创新主体培育上取得更大突破。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企业“育小、攀高、升规、晋位”全链条培育体系,打造“创、投、贷、融”一体化金融服务,再谋划建设一批科技产业园区,布局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研究院+公司等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实现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倍增、质量提升,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加快市场化、形成生产力。
二要聚焦“质优”这个关键,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市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来,我们先后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实施了产业攻坚行动,打造了一批科技产业园区,建设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呈现多点突破、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要坚定方向、保持定力,以更大力度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要推动3大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汽车、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这3大传统产业,体量大、基础好、支撑性强,是我市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抓好“有中生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技术、新要素、新模式引领传统产业提质焕新,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型。要培育壮大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电息、生物医药、绿色能源、文旅等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形成了一定规模,具备了突破条件。要全力推动扶优育强,加快引进“龙头”企业,形成“链主”牵引、推进链式扩张,实现集群集聚发展,努力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加快布局7个细分领域新赛道。氢能和新型储能、航空航天及应用、半导体、新材料、高端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影视文创、数字经济等7个新赛道,是我市科创成果、优势产业的外延拓展,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抢占先机、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要抢抓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在促进前沿技术转化、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打造上持续用力,分阶段分梯次培育、动态化调整、可持续推进,努力以前瞻谋划未来产业赢得产业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