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更高起点上整体谋划并推进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到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再到习近平总书记5月23日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价值取向与方法路径,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升华到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一、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支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坚持这一根本立场,习近平经济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成为当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前沿高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经济工作的重心也从过去追求高速增长转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科学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新发展阶段的经济实践。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保障经济行稳致远。其次,坚持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底线,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其中保障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是开展一切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再次,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解决发展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后,坚持实事求是,以时代眼光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特别是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避免国民经济陷入“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产业空心化局面。
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回顾改革开放史,中国共产党人开创性地把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并分别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取得重要突破。
(一)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方向和路径逐渐明确。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打破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党的十三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强调计划与市场的作用范围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提计划经济为主。党的十四大报告则明确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应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党的十五大报告则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在理论上,改革的逻辑逐渐清晰: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出发,阐释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把改革的本质归结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变革,并以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从生产关系的基础出发,改革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作为调整生产关系的主要措施。通过所有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有机结合,确定改革的总体模式,以所有制改革为基础,利用“增量改革”的办法协调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市场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改革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这一定语,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产物。作为与计划相对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具有效率高、竞争充分、最大限度激发主体积极性等优势;与此同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也暴露出了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失灵和生产过剩现象。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依法监管,有效遏制了恶性竞争与盲目的利润追逐,促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领导改革与建设的产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非独立提出,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理论、所有制结构理论以及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等基础之上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有机整体。我们党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展现了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三)改革永远在路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保持理论和政策创新的先进性、科学性,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学的发展不断迈上新的更高水平。
三、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并指出“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这对包括经济学科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更艰巨的任务要求。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转化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要遵循,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扎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