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条)写材料实用胸怀(大局)主题用典集锦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出处:清·林则徐两广总督府对联之上联。“海纳百川”出自唐·李周翰注《三国名臣序赞》:“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其言包含广也。”“有容乃大”出自《尚书·周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释义: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胸襟宽广,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比喻:人要胸怀宽广,善于包容。
用法提示:想必大家也是从小学起就不断地被这句话“洗脑”,但是真正能够做到“海纳百川”的又有几人呢?胸怀是很重要的,无论你是基层员工还是领导干部,拥有宽广的胸怀,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会让你以后的路越走越宽。尤其是像五四青年节大会这种特殊的场合,“海纳百川”可以说是必备良“典”。
2.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原文:“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释义: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如果牢骚太多,会有碍身心健康;对于一切风光景物,要放开眼界去衡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代领袖的宽广胸怀和无限气魄。
用法提示:“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句可谓家喻户晓。林语堂的朋友曾邀请他给自己的新客厅题字,他想了许久,才挥笔写下四个大字:“常想一二。”为什么是这四个字呢?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如果常想那一二、不思这八九,人生不就事事如意了嘛!这也许就是大师的智慧吧。如果是说修身养性,整句用没有问题;如果是说业务工作,最好只用“风物长宜放眼量”。
3.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
出处:战国·墨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墨子·兼爱中》。原文:“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释义:强大者不控制弱小者,人多的不占人少的便宜,富人不欺侮穷人。比喻:各种各样的人都要做到和平共处。
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在外交方面。比如,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中国坚持“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走和平发展道路。
4.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出处:商·伯夷、叔齐《采薇歌》。原文:“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此诗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相传为伯夷、叔齐所作。
释义:用凶暴取代凶暴,那是分不清是和非。形容以暴制暴的方式不可取。
用法提示:武王姬发灭商建周,被后世尊崇为古代明君。但在伯夷、叔齐眼中,他却只是一个“以暴制暴,不知其非”的人。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谁对谁错,我们也无须争辩。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在人与人的相处方面,也可以用在与我国的和平外交相关的文章中。比如,“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中国是一个有胸怀、爱和平的国家,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用发展面对历史、面向未来。
5.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出处:清·姚永朴《旧闻随笔》。原文:“(张文端)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吴闻之感服,亦让三尺。其地至今名为‘六尺巷’。”
释义:你写信给我就为了墙的事情,你让他三尺地方对你又有什么妨碍呢?比喻:些许小事,不值得斤斤计较。
用法提示:“六尺巷”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姚永朴的《旧闻随笔》算是比较权威的。故事中的六尺巷,今在安徽省桐城市西南,巷道两端的石牌坊还刻着“礼让”二字。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作为论据或者事例,放在文中。比如,“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应该作为人生的一把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隐喻人生修养的境地,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
6.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出处:春秋·管仲《管子·形势解》。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释义:海不拒绝点滴的水,因而能使自己这样浩瀚;山不拒绝一土一石,因而能使自己这样崇高。比喻:人只有胸怀宽广、兼采众长,才能做成大事业。
用法提示:管子以海不辞水、山不辞土石为喻推及人,即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各样的人,听取各种意见,兼收各种知识,这样可以博采众长。《管子》中有很多名言警句,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放在“大局”条目之下,讲胸怀,讲大局。比如,“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政者有了宽广的胸怀,国家就会兴旺发达;人民有了宽广的胸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和睦。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出处:近现代·鲁迅《自嘲》。原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释义:对众人的指责怒目而视、冷眼相对,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比喻:对待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愿服务。
用法提示:鲁迅散文写得非常好,古体诗也是一流水平。根据鲁迅的日记的记载,鲁迅受到郁达夫、王映霞的宴请,并结合七天前的谈话,有感而作《自嘲》,当时同席的还有柳亚子夫妇。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之心,而“孺子牛”本身就代指为人民服务的忠诚公仆。比如,党的干部要有“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要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品德,在干事创业的道路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
8.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
出处:近现代·毛泽东《送纵宇一郎东行》。原文:“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从君理。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释义:大丈夫岂能为区区小事萦怀,应该把偌大的宇宙看得如同小米。体现了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同志的巨大襟怀。
用法提示:纵宇一郎也就是罗章龙,他和毛泽东同志不仅是同学,而且同是新民学会成员,两人过从甚密。毕业后,罗章龙准备去日本留学,毛泽东特写了这首诗为他送行。在公文写作中,这联诗可以用来形容胸怀、气度,因为是讲修身的,所以对象比较宽泛。比如,“丈夫何事足萦怀,要将宇宙看稊米。”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壮阔的胸怀,山一样崇高的气度。
9.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