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并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面对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的文化使命,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必须结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阐释与贯彻落实,体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建设实践的强大伟力,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达到新高度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在这一关键时代节点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标志着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达到新高度,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难以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难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步入新时代,面对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以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
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是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鲜明旗帜。文化建设领域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靶向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高度重视文化自信,以理论深度拓展了文化建设的实践广度,推动文化建设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这些文化建设领域的原创性思想不断充实与完善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科学理论分支,其理论生成根植于“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其理论内核闪耀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激活主体,彰显了时代精神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新高度。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要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从新时代文化建设领域创新理论与变革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强大思想武器——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把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摆在显著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集中回答了有关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时代课题,将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列论述,实现了由“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的理论创新。
作为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激发人民认同感、凝聚向心力的力量。文化自信的提出使党在文化建设领域的话语建构得到进一步丰富,在“自信”层面的理论建构得到进一步充实,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深化价值认同的精神风貌。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制度化的方式划时代地开辟出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之维。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通过发挥制度优势进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取得新成果,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
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所概括的“十四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作为基本方略之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文化发展的精神内核,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现实要求,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价值共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努力推动全社会形成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提出“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在“七一”讲话中被提出到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进一步深化阐释,“两个结合”彰显了其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意义与关键地位。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文化篇章,习近平文化思想同“两个结合”的时代要求相契合,鲜明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激活、创新与发展。
强调“两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思想:“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为文化建设领域的发展要求,“两创”旨在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以时代精神激活其生命力,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于新时代赋予其影响力与感召力。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新时代文化建设要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两创”,并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当中,丰富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创造与文化发展层面的理论建树。
科学行动指南——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凝汇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文化建设先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同时也涵括了新时代以来党对文化工作布局的整体规划与重要决策。这些重要部署进一步充实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实践属性。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的动力源泉,早在新时代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便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前置目标,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具体要求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建成文化强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的远景目标,同时指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部署要求,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