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政局机关全体干部大会暨集体廉政谈话会上的党课讲稿
同志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事关民政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这是党的创新理论在民政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政篇,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民政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编写《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兴起学习贯彻热潮,引导民政系统党员、干部明方向、悟规律、学方法、增智慧,真抓实干开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根据安排,今天给人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讲一堂廉政党课,既是提要求、抓落实,更是一次集体廉政谈话。
一、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性,以更高的站位旗帜鲜明讲政治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深刻揭示了民政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从服务对象看,民政工作服务困难群众、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
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重要要求作为推进民政工作的核心任务,对标对表谋划民政发展、制定民政政策、部署民政任务和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坚持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要制度,加强各级民政部门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带领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切实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民政工作发展的实际成效。
(三)坚持不懈推进民政部门政治机关建设。,民政局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体现到履行岗位职责上。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坚定不移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的第一方阵。
二、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人民性,以为民爱民之心增进民生福祉
民政工作是党重要的群众工作,从社会救助到养老服务,从儿童福利到殡葬服务,从婚姻登记到慈善事业,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最广泛。做好民政工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新征程上,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为民情怀、爱民之心,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坚持人民满意第一标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保障民政服务对象的基本权益作为首要责任,把帮助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重要任务,使各项民政工作更好体现党的初心使命。坚持群众标准,把群众关切作为工作的“晴雨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度量衡”,下功夫解决民政服务对象的急难愁盼问题,把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走好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从基层实践和人民群众中汲取经验智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各项民政工作。
(二)拓展民政服务对象和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有了更多新期待新要求。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关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在服务对象上,推进社会救助对象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更多低收入家庭、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扩展,养老服务从主要面向特定老年人向面向全体老年人扩展,儿童福利从孤残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困境儿童、流动儿童扩展。在服务内容上,从以物质保障为主向物质与精神兼顾拓展,从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向维护权益与促进发展拓展,实现民生保障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同步、相得益彰。
(三)着力提升民政服务能力水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生保障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精准,确保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区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程度、不同需要,强化分类指导,杜绝大呼隆、一刀切,确保把民生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加强科技手段运用,大力推进民政工作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让群众办事更加高效便捷。
三、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全局性,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履行使命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这些重要论述,阐明了民政工作在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指明了民政工作的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通过2023年新一轮机构改革,民政部门的职能进一步向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会服务等方面优化,职责更聚焦、主责主业更凸显、使命任务更艰巨。新征程上,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政治,把握民政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夯基定位,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有力服务中心大局。
(一)在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中更好履行兜底保障职能。让困难群体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少,是谋划推进各项民政工作的共同目标。围绕织密兜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必须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强残疾人、各类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服务。围绕更好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宣传贯彻新修改的慈善法,完善配套法规政策,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规范发展福利彩票事业,履行好筹集公益资金发展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责任。
(二)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全面履行牵头职责。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国家,这一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提升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特别是针对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情况,重点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格局,大力推进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发展助餐、助洁、助医、助浴等服务,让居家养老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三)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履行服务保障职责。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民政工作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责。着力发挥社会组织推动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和行业发展等重要作用,助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发挥行政区划在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中的重要作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发挥养老助残事业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作用,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发挥婚姻、殡葬、地名等公共服务作用,助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