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与武器装备发展的"体系化"特征
从第五次中东战争到“沙漠风暴”行动,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中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现象,这就是过去基于部队人数、装备和火力配备评估两军战斗力,判断军事力量强弱的方法似乎失灵了。一些国家通过不同装备的搭配使用和与之结合的战法创新,可以在战场上形成让看似势均力敌的对手无法克服的巨大优势。自此,现代战争与武器装备发展已由“平台到平台”过渡到“体系对体系”,成为很多国家国防建设的共识。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半导体和信息技术正在迅速融入现代武器装备体系并催生战争方式的变革,在深刻地改变了战场环境的同时也大大扩展了战场的边界。在此背景下,深刻认识“体系化”的本质内涵,除了对于军事作战和武器装备研究人员外,对于社会各界认识当前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确理解“体系”内涵
认识现代战争与武器装备发展的体系化特征,必须基于系统工程理论,但又要超越传统系统工程理论,准确把握体系的“超系统”概念。需要认识到“维度—系统—体系”这一体系构建过程中逻辑维度的复杂化过程。一个维度代表一个稳定的逻辑联系,而互不干扰的多个维度构成一个系统。只要各维度互不干扰,一个独立系统可以有很多逻辑联系维度,并且稳定运行。但是体系与封闭、稳定的系统不同,体系的构成是开放的。由于不断会有新的维度融入体系,一个体系可能成为多个复杂系统交叉影响的综合体,其内部的逻辑联系可能会因各逻辑维度间复杂的交叉影响而发生改变,甚至颠覆曾经的稳定联系,使体系规律长期处于变化与发展过程中。
这种“体系”变化的影响,在战争方式变革中具体表现为:化学能的使用对武器杀伤动能的改变,雷达和卫星技术对侦察能力的革命,半导体和通信技术对情报指挥系统的颠覆。但是,除了这种对军事技术整体的颠覆性影响外,体系化建设也可以通过技术装备多样化,在具体战术层面对装备运用产生颠覆性影响。如同武装直升机的诞生对地面装甲力量使用的遏制,而单兵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又制约了武装直升机的使用。
如前所述,开放和变化是体系与系统的根本区别,即系统是相对封闭、基本稳定的,而体系因为其开放性是持续演变、动态进化的。在现代战争与武器装备发展中展现的“体系化”特征,归根结底是因为在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后,战争作为不同利益主体间最激烈的竞争手段,不可能以采取封闭、自洽的方式展开。所以为争取并维持战争中的优势地位,参战方必须持续不断地对全领域技术进步保持充分开放的态度。从这一角度认识,可以说,“体系化”是科技快速进步导致的一种必然现象。
深刻认识“体系化”规律
如上所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人类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最暴力的手段。因此,战争绝不可能被局限在封闭的环境中按某种既定框架进行,最先进的技术进步肯定会被优先用于战争。伴随工业和技术革命的持续提速,现代战争和其背后的武器装备发展的“体系化”特征将日益显著。“体系化”发展就是按照体系进步的客观规律发展装备技术与军事力量。体系发展来源于对未来技术进步的持续开放,自身不断变化演进,因此,“开放”和“变化”正是“体系化”最基础的规律。
既然体系化的根本表现是不断变化,那么如何快速适应变化,并有效利用复杂性变化形成战场上的不对称优势就是体系化发展追求的首要目标。具备体系复杂性优势的一方,可以利用对手体系不具备的技术能力,而形成战场上的不对称优势。这种形成于战前的能力上的差距,是很难在战时靠战术发挥弥补的。正是由于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工业能力的不断提升,现代战争的边界也不断在全空间乃至空间之外各个领域快速拓展。因此,从体系视角将科技进步成果恰当而高效地融入体系,实现体系整体效率最大化,就是新质生产力建设的基础规律,而将之运用于战争中并形成体系上的不对称优势,也就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基础规律。
体系化发展,必然追求以战前技术装备体系的不对称实现战时协同效率和行动能力的不对称。而良好的体系最终体现在对于复杂性变化的利用效率。《孙子兵法·兵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科技工业体系化建设做的正是武器装备能力“以正合”的工作,最终实现的却是战场上“以奇胜”的效果。其中的辩证统一规律,作为现代科技工业体系建设规划者和军事指挥员需要深刻把握。
明确体系建设的“三位一体”
现代战争“体系化”特征日益显著,本质是因为各领域的技术突破正在不断地进入并改变战争方式与战场环境的方方面面。因此,体系化不仅是现代和未来战争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对现代武器装备和科技工业建设的根本要求。体系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现代技术快速进步导致的科技工业发展的多元化和跨专业融合的趋势日益显著,当这一趋势通过武器装备体系建设和军事竞争结合,现代战争的体系化特征就自然显现。因此,需要认识到,武器装备体系化建设是军事体系化对抗的基础,也是科技工业体系化建设的成果。
现代战争体系化、武器装备体系化、科技工业体系建设看似是三个不同的领域,实则在体系建设角度上却是“三位一体”、高度依存的。三者的体系化进步都是某些新发现、新技术进入既有体系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是不会直接形成战斗力的,从体系建设角度如何实现其军事竞争价值最大化,是用来拓展和革新现有武器装备体系,还是能彻底颠覆现有战场环境、带来军事思想的全面革新,本身也是关乎新质生产力如何向新质战斗力转化的全新技术领域。这也是科技工业与军事战法研究之间交叉融合、共同促进武器装备体系革新的过程,看似复杂,却正是以体系化发展促使竞争力形成的关键所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科技工业是现代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变为新质生产力和战斗力的主要行业,其建设工作一定要重视科技工业体系自身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学科交叉创新日益活跃的今天,应该遵循科技工业体系正向发展的规律,利用正向发展的方式,促进各学科和各工业领域建立健康紧密的内生联系,进而促进科技工业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无论是在军事领域、装备领域还是在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快速改变必然会对现有体系带来冲击,但是变化导致的不对称性会成为体系竞争的优势,而适应变化的效率和由变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正是体系化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所以,对于技术环境的快速变化必须被视作机遇紧紧抓住,而不能视之为冲击加以屏蔽,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体系和体系化建设的深刻内涵。
佟京昊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