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专题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乎党和国家发展前途以及人民福祉的大事。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全省上下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一批堪当重任的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为进一步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我讲几点要求。
一、提高站位,充分认清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意义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对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推动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以及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一)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在战略高度上,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培养选拔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通过持续不断地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可以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重要意义。
(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专业化水平优秀年轻干部通常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水平。他们能够在各自领域发挥专业优势,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通过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可以推动国家治理的专业化、法治化、智能化进程。决策能力水平。年轻干部通常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迅速做出正确决策并有效应对各种挑战。这种能力对于提升国家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五)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人才储备。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加强党的人才储备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可以确保党内始终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来支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激励作用。优秀年轻干部的成长和进步可以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可以成为其他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和动力源泉,从而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建立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的紧迫感
聚焦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各方面全过程,结合**省实际情况,目前**省常态化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一是对年轻干部的定位不够精准。“年轻干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职务层次、岗位类型、地区特点等而有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认定。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和单位简单比照组织部门对年轻干部的年龄规定,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认定标准,仅仅以生理年龄为唯一指标认定使用年轻干部。二是对年轻干部的使用不够重视。有的地方和单位对年轻干部任用工作重视不够,主动培养、大胆使用不够,提拔时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有的地方和单位在换届或上级督查时,习惯性搞“压线”提拔、突击配备,对干部的能力素质把关不严,影响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三是部分年轻干部自我认识存在误区。一些年轻干部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盯着年龄“杠子”搞自我设计;一些年轻干部政绩观存在偏差,急于干出“显绩”,热衷搞花架子;少数年轻干部因年龄“过线”,失去工作热情与斗志,衍生“佛系”“躺平”等心态。
(二)系统谋划有待加强。一是长远规划不够。有的地方和单位没有制定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中长期规划,有的地方和单位虽然制定了规划但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一定程度上存在干部储备不足、干部来源结构不优、干部流动渠道狭窄等问题,可能导致干部使用缺口断档、青黄不接的风险。二是政策延续性不强。有的地方和单位关于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政策缺乏延续性,受换届、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等因素影响较大,政策执行效果打折扣。三是制度协同性不够。年轻干部动态管理、跟踪培养、考核约束、激励关爱等制度还不够完备,没有完全形成制度合力。如,有的地方只重视调研发现和常态储备,没有及时提拔、补充和淘汰,造成年轻干部备多用少,甚至长期备而不用;有的单位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下级单位任职,但跟踪培养没有跟上,后续管理使用不及时,等等。
(三)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方式有待优化。一是培养机会相对较少。年轻干部是一个地方或单位干事创业的生力军,应该聚焦年轻干部成长特点,加强培训工作。目前,年轻干部仍存在培养机会相对较少的情况,有一些年轻干部长期在固定岗位上从事业务工作,导致工作经历单一、视野不宽,综合素质提升不够。二是培养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年轻干部政治历练的多样化途径还未形成,缺乏有力抓手和评价体系。如,思想淬炼基本以集中培训为主,离“学深悟透”还有差距;专业训练不能做到因人施训、精准施训,能力提升效果不明显;实践锻炼主要采取上挂下派的方式,但部分地方或单位把挂职干部当做“局外人”,不安排重要岗位、重大任务,年轻干部一线“蹲苗”历练不充分。三是及时使用不够大胆。受机构改革、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编制职数等因素影响,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职数相对紧张,各年龄段干部积压都较为严重,提拔重用年轻干部有较大压力。
(四)管理监督体系有待完善。一是日常管理不够。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年轻干部的政治教育不够严格、思想教育不够深入、成长教育不够及时,抓早抓小、关口前移预防式教育不多,不能及时处理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二是监督手段不多。特别是对年轻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以及八小时之外的情况难以有效掌握,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三是容错纠错不力。年轻干部作为一线工作的主力军,难免会在一些未知的领域和突发事件中出现“试错”的情况。但有些地方容错纠错机制和激励关爱措施执行较差,不少年轻干部担心犯错,过于谨小慎微,影响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聚力攻坚,不断汇聚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工作合力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选”是前提、“育”是关键、“用”是目的、“管”是保障。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锻造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一)坚持顶层设计,健全宏观管理机制。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一要统筹制定总体规划。围绕贯彻落实**省《关于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立足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需要,制定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中长期规划,推动年轻干部工作实现定位上由“关注年轻干部本身”向“重大战略任务”转变,任务上由“满足近期需要”向“重视战略培养”转变,重心上由偏重“选”向统筹“选育管用”转变。二要实施重大培养项目。着眼中长期培养选拔目标,注重与每五年一次的换届工作相衔接,在每次党代会后及时组织实施一期“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围绕年轻干部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全链条工作,系统推进若干具体工作项目,分级分类分批次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三要保持政策衔接配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度,督促检查各项政策落实情况。健全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制度体系,增强政策适配度。增强关于年轻干部政策的稳定性,防止朝令夕改或出现“烂尾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