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与青年信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向明(2024年6月11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1921年,从上海的石库门,到浙江嘉兴的南湖,一叶小船,摆渡了暮霭沉沉的中国,见证了勇担民族复兴历史大任,必将带领人民创造人间奇迹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经过28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用实践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一、《宣言》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思想
自古英雄出少年。1845年,马克思27岁,恩格斯25岁。两位年轻人在晦暗的光线中奋笔疾书,终于写就了《宣言》。《宣言》一书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七篇序言、一个引言和正文的四章内容。为什么说《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因为《宣言》浓缩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原理、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以及共产党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简要回顾一下《宣言》的写成过程。《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旅居布鲁塞尔期间,于1845年秋至1846年夏共同撰写的一部经典文献。在这篇文章里有一个金句: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这句话的核心是“时代需要”,说明了一个有价值的理论或者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符合时代的客观需要。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重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知道,如果以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为标准,可以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是从低级走向高级,从荒蛮走向文明。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被认为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标志。可以说,世界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是从欧洲开始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及资本主义社会在取代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和在资产阶级处于上升阶段所具有的历史进步性。
在五种社会形态中,后一个社会形态比前一个社会形态先进的标准是什
么?是生产力。也就是说,后一个社会的生产力一定比前一个社会的生产力要进步。《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当时有个发明是珍妮纺纱机。珍妮纺纱机比旧式纺纱机的纺纱能力提高了8倍,大大减少了工人的数量,也降低了纱的价格。所以,《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那么,按照一般的逻辑推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是不是说明当时的欧洲人民生活很幸福?如果大家了解欧洲史就会知道,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步,并没有给欧洲广大劳动人民带来幸福生活。比如,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都对当时欧洲人民的悲惨生活有过很多描写。
安徒生童话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大家都很熟悉,开篇写道,“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结尾写道,“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篇文章虽然是童话,但内容确实是当时欧洲底层人民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资本主义社会可以创造巨大财富,但他们的民众生活还是很辛苦?因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贫富两极分化。马克思指出,“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可以说,从资本主
义诞生到现在,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特征一直如此。
当时,欧洲资本家过的是灯红酒绿的生活,而劳动人民却只能忍受饥寒交迫。所以,19世纪上半叶,欧洲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遗憾的是,这三大工人运动最后全部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先进有效的组织体系;二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于是,欧洲无产阶级经过不断总结经验,于1847年,成立了第一个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了大会,并受大会委托负责起草一个理论和实践纲领,这个纲领就是《宣言》。1848年2月,《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宣言》在发表之后,逐渐得到了工人阶级的认同。
1872年,《宣言》再版的时候,距首次出版已经过去20多年了,欧洲和世界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通过上面这段话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想告诉大家,干什么事情都不能教
条,要以历史条件为转移。
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既然说“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为什么不把《宣言》删掉或者重写呢?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代表审议通过的一个纲领,是历史性文献,如果要改就要再召开一次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但是,1872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已经解散,也就无法对《宣言》进行修改了。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表示,他们没有权利改动《宣言》的任何一个字。于是,当《宣言》每一次再版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会把《宣言》中需要补充和修改的部分在序言中体现出来。所以,读《宣言》一定要先读序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