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50项 改革具体建议——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通过对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变化趋势研判,初步提出了“18550”改革建议方案:即一个总目标,八大基本原则,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领域,提出50项改革具体建议。
目 录01 改革目标(1个总目标)02 改革导向(8大基本原则)03 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04 政治建设改革重点(10项)05 文化建设改革重点(6项)06 社会建设改革重点(10项)07 生态建设改革重点(4项)
改革目标(1个总目标)
明确改革路径就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具体目标就是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展望战略方向就是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改革目标(1个总目标)
改革导向(8大基本原则)
1.统筹高标准改革和全方位开放2.统筹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改革导向(8大基本原则)
3.统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双循环4.统筹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改革导向(8大基本原则)
5.统筹短期现实问题和长远战略需要6.统筹中央领导和地方发展实际改革导向(8大基本原则)
7.统筹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关切8.统筹改革开放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改革导向(8大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改革重点 (20项)
1.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围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未来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的广度、力度和深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2.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发挥中央科技委员会牵头作用和地方科技委员会的组织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 研究制定事关科技创新的重大基础课题研究、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实验室建设、科研人才队伍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创新等管理制度。 健全适应科技创新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 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3.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加快完成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 加快知识产权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完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 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和综合运用。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4.强化经营管理作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引导作用,推动国有企业面向科技创新、产业安全、未来社会等战略需要,加大国有资本投入。 按照国有企业“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基本要求,深入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全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研究制定企业家荣誉表彰制度。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5.深化金融领域机制改革围绕“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金融人才队伍”六大核心要素,努力建设金融强国。 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制度建设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等六大体系建设。 支持上海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全球竞争力。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6.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服务贸易投资便利化为目标,加快跨境人民币业务制度建设。 推动国内自贸区加快开展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优化国际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的具体政策。 支持全球更多国家将人民币纳入货币储备。 支持广西、黑龙江分别建设面向东盟、俄罗斯的区域性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完善跨境资金风险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7.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多层次市场覆盖面和精准度。 围绕“募投管退”全链条产业发展需要,优化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 围绕科技创新需要,健全证券发行、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市场交易等制度机制。 完善资本市场信息公开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利益。 支持上海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8.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改革研究制定国家数据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数据统筹管理机构。 推动公共数据汇聚利用,建设国家基础信息、交通、科技、教育、卫生、文旅等重要领域国家数据资源库。加快建立数据产权管理制度,支持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 支持数据资产融资模式创新。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9.改革土地市场制度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产业升级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资源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 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和收益相关制度。 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租赁、抵押、转让和收益。 完善土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10.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动农村、“城中村”等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支持集体产权参与开展自主经营、租赁经营、参股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 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加。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11.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坚定“房住不炒”发展定位,把握“房子是用来住的”社会属性。 健全与城市分类供应、市场需求和住房保障相协调的土地、财税、公共服务等制度。 研究发展住房金融二级市场,健全REITs制度安排。 健全房地产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建立“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12.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体系深度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 围绕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 以国内大循环为目标,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数据市场、能源市场和生态环境市场。 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保障人民自由流动权利。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13.深化区域协调机制改革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管理机制。 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 支持区域内公共交通畅通化、公共服务率均等化、产业发展协同化、生态保护一体化。经济建设改革重点(20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温馨提示:文档可编辑修改;预览文档经过机器自动转码和压缩,转码过程中可能产生错别字,完整内容以原文为准!
声明:党课学习网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权利。对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政治图案不享有权利,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的示例展示,禁止商用。另外您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禁止以任何形式歪曲、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