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关于创新基层治理推进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我县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高位推进、目标导向、边思边干,创新构建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框架,在完善组织领导、分解重点任务、健全机制保障上持续发力,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一、坚持高位推进,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自觉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将试点工作作为固本之策,推动工作落细落地。
(一)以学为基精准抓。把“学明白”作为工作开展的起点,开展全县专题集中培训班,邀请省级专家学者来梅授课。精心组织全县大学习、大研讨,县级领导、乡镇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撰写心得体会56篇。多次赴省、市对接工作、取经求宝。持续跟进学习,深化理论认识,牢牢把准工作方向。
(二)上下协同全力抓。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扛责、全程指导、深抓落实。抽调8名骨干力量,组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试点工作专班,与县委社会工作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10家县直职能部门领办课题12个,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县镇村组四级联动、协同探索。
(三)市县一体共同抓。市县两级职能部门组建调研专
同步推动乡镇综合执法改革,优化村级工作事务清单,进一步为基层明责、赋能、减负。
(三)推动资源下沉为基层赋能。依托乡镇机构改革、资源平台服务下沉等工作载体,结合教联体、医共体、养联体、数共体等改革,一体推动编制、财力、力量、权力、平台、服务向基层一线倾斜,新增乡镇事业编制180名,运转保障资金3000余万元。依托现有数据库,探索村级“一套表”改革,持续为基层加码赋能。
(四)改进考评监督为基层松绑。构建每年一次的统考格局,对16个乡镇按照“五五三三”进行差异化考核,建立完善“+X”考评办法。突出基层和群众评价,推行“以上评下”和“以下评上”相结合。引进“第三方”机构,完善考评体系。探索制定《精准问责工作指引》,杜绝“部门旁观”“上级甩锅”,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为奋进者撑腰壮胆。
三、坚持边思边干,健全机制保障长远
坚持边干边推、边推边提,将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固化为机制成果。
(一)完善减负机制。强化村民小组长选、育、管、用链条,明确“七员”职责,建立“固定补贴+绩效补助+误工补助+专项补助”的结构性津贴制度。以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渡河村人居环境评比为切口,探索群众互评机制。建立乡镇权责清单事项评估、协商配合事项准入退出动态调整、“一事一议”配合事项准入退出等机制,把牢责任向乡镇下压入口关,从根本上为基层赋能减负。
(二)落实保障机制。践行“四下基层”,坚持群众无小事,完善社情民意收集、分办和反馈机制,收集问题2285个,纳入“三张清单”1241条,推进完成1185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三治融合”,推广“宛静工作室”“三哥调解室”等经验做法。突出奖补结合,健全共同缔造“以奖代补”机制,在设立5000万元“以奖代补”项目资金池的基础上,统筹500万元奖励资金,直接奖励到试点乡镇、重点村(社区),撬动社会资金1000余万元。
(三)优化服务机制。做实群团组织联系服务群众机制,落实定主题、定时间、定场地、定形式、定保障等“五定”制度,开展活动40余场次,推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向职工、青年、妇女等群众集中的地方延伸扎根。持续实施《我县激励村干部担当作为“八条措施”》,评选推介“担当作为好支书、好村干”77名,育强基层治理一线骨干力量。结合“三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活动,健全共同精神培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