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不同群体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采取精准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市始终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实施“风筝”工程,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去向难把握、管理难实施、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问题,通过“四个聚焦”措施,提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根据调研座谈要求,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聚焦共建共管,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家”。成立市、县、乡三级流动党员管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动态管理机制,统筹实施“风筝”工程。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建立流动党员红色驿站189处,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条件相对成熟的大中城市如北京、青岛等地建立外埠党员联络站8处,通过流动堡垒,不断把“候鸟”党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由支部委员与流动党员“结对子”,关心关注流动党员家庭中的留守老人和儿童,落实每月电话联系1次,了解流动党员思想、就业和生活情况;每半年深入流动党员家庭走访1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让流动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近年来,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服务3275件次,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及亲属582名,推动解决
集中培训。抓牢抓实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最大限度满足流动党员学习需求,通过关怀慰问、结对帮学、送学上门、寄学到家等方式,多渠道完善流动党员教育资源供给,及时为流动党员“补课充电”。
聚焦作用发挥,让流动党员“流而有为”。利用流动党员节假日返乡期间,引导流动党员亮身份、当表率,召集返乡的流动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组织召开以“叙乡情、话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交流会59次,通报家乡发展变化情况,传达惠民利民政策;引导流动党员畅谈外地的发展经验、先进技术和自己的创业体会,为家乡建设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贡献“金点子”,帮助村(社区)干部拓宽工作思路,推动工作创新发展。树牢“流动党员是人才资源”的理念,通过落实市乡村三级联合培养帮带机制,让返乡流动党员参与协调处理农村事务、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推动流动党员在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政治素质、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把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纳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适时选拔进村(社区)“两委”班子。经培养锻炼,已回流引进10名流动党员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有力充实了基层力量,夯实了基层基础。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