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长在列席指导社科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会上的辅导报告
各位专家,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科学的方法论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理论创新的方法论自觉,是对理论创新方法论的自觉意识、自觉运用、自觉反思、自觉创新,是永葆理论创新方法论科学性的关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理,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论精华,传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凝练的特色方法论,推动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创新,以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保证党的理论创新方法论的科学性。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党勇于推进理论探索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并不断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时代伟大实践,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变革。因而,系统阐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方法论自觉,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科学方法论指导党的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现实价值。借此机会,围绕如何进一步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系统方法论的理解和掌握这个主题,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原理
产党找到了理论创新的突破口。矛盾是事物客观的、本质的规定,作为人类的重要认识活动,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在于精准认识和化解矛盾。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善于认识和化解矛盾的关键在于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论原理,既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注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也正确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注重筛选问题、解决问题,在聚焦问题中分析这些矛盾和问题的成因、性质、状况、发展趋势,在认识和化解矛盾、回答和解决问题中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突破口。
(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科学指导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中自觉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论原理,既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又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足新时代中国发展具体实际,以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依据客观实践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实际进行科学理论分析,探索并创造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实践创新成果,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变革。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谋求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持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立了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创新以新的理论体系的创立为标志,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应该既能反映客观对象的历史过程,又符合人们逻辑思维的规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中自觉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原理,实现了逻辑思维规律与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统一,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创立奠定了基本前提。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深刻总结党带领人民创造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严密的实践逻辑再现历史过程的规律性,从理论的形态科学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系统说明了其关涉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论证了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二、自觉吸收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论精华
作为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论精华包括求知之道、立说之方、修身养性、治国理政等诸多层面。从理论创新的视域审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觉汲取与吸收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论精华,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中国传统哲学历来秉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强调求新求变求通的思想话语不胜枚举,所彰显的都是力图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寻求创新变革的可能。二是整体观念。中国传统哲学历来追求“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与天地、自然、万物是一个具有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三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周易》中提出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中讲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论语》中讲的看待事物要“叩其两端”等观点都生动彰显着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维。包括创新意识、整体观念、辩证思维等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论精华,为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一)作为方法论精华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创新意识,强调的是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客观事物,谋求事物的持续变革发展。在对这种方法论精华的自觉吸收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世情国情党情,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推进理论创新。一是在准确研判世情新变化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正确认识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研判世情新变化,作出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战略判断,并基于这一世情新变化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塑全球治理体系、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一系列应对全球局势变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二是在正确理解国情新变化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进入新时代,我国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这一新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方略,以更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勇毅前行。三是在精准认识党情新变化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精准认识摆在全党面前的“四种危险”以及党内脱离群众的“四风”现象等现实问题,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等重要思想理念方略,“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实现了党的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
(二)作为方法论精华的体现,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整体观念,强调的是以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从而合理地指导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在对这种方法论精华的自觉吸收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内在关系,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融会贯通中推进理论创新。一是在继承吸收与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中推动理论创新。在继承党在百年征程中积淀的理论成果基础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方略,开拓了党的创新理论发展新境界,深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二是在根植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进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始终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沃土,致力于回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不是进行一系列毫无逻辑的抽象概念罗列,而是扎根于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自觉。三是在谋划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聚焦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谋划未来发展大计,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指向。一方面,聚焦中国发展的长远利益,锚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安排,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事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的重要战略;另一方面,聚焦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中国共产党对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网络安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理论反思,不断贡献指向人类未来发展的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