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医疗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年来,聚焦解决基层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卫生健康资源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区创新实施“健康**”行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速人人享有“家门口”公平优质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入选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表现突出、服务优质机构。
一、以公平为导向,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域均衡。一是统筹推进“健康**”改革示范建设。推动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改革,**区制发《关于加快推进健康**创新发展的意见》,同时将“建设病有良医的健康之区”建设作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以优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目标,区—镇(街道)探索多种形式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形成“高低搭配、全面发展”运行管理模式。二是构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助力“健康**”行动,策划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革项目,即鼓励资源邻近共享和社会资源参与,在19个人口集中、尚未设置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新建站点,目前,19处新建站点已建成使用,全区基层
推行分级诊疗有序有效,促进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诊疗需求在社区得到解决,做好与上级医院疑难杂症诊疗等衔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三是“智慧链”激活,赋能健康惠民场景增效。实施数字健康高地建设行动,1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群众看医线上可挂号、在线可复诊、健康能咨询。在数智医联体的基础上,3家镇卫生院接入省级医疗服务系统,推广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检查。建立开放共享的影像、心电和医学检验等中心,加快全域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提高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率,培育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市场。
三、以可及为保障,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全民优享。一是共享“家门口”的名医服务。满足群众“家门口看名医”需求,缩小城乡、地区、专业之间人才配置差距,构建引才、用才新格局。制发《**区关于支持高端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若干措施(试行)》,引入50余名国家、省级专科专家,创新建设18家名医基层工作站,推动71名医联体专家及高年资医师“组团式”深入村(社区),开展质控管理、临床带教、学术讲座、疑难病例诊治和会诊等医疗服务,实现全域基层医疗机构“周周有名医,天天有专家”。二是升级提质基层医疗卫生硬件标准。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提升工程,改造薄弱卫生室9处,因地制宜改造提升24家扁鹊中医阁,统一基层机构规划设置和标牌标识,形成科室设置齐全、功能分区合理、标识指向明晰的新格局,为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投入168万余元为11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制氧机、监护仪等临床诊疗设备,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公益化服务能力。三是普惠服务关照“一老一小”。推动社区卫生、养老服务、幼儿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发放服务代金券,对60周岁以上半失能、失能老年人提供“喘息式”照护服务,每年享受7天短期全天候专业托养服务,让养老家庭“喘口气”。利用“家门口老年大学”体系、基层老年协会等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完善老年人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早期预防及干预机制。建立托幼一体办、社会力量办、医育结合办、公建民营办相结合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依托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学科和妇幼服务供给资源,为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实施“医疗保健+养育促进”照护服务,有效减轻家庭养育负担。目前,全区45家托育服务机构可提供托位3140个,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4.03个。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