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2024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分析研判报告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基本情况
(一)网络舆论环境面临挑战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迅速,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对舆论引导、舆情处置等提出了新要求。从上半年全县网上舆情来看,主要涉及生态环境、教育医疗、城乡建设、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与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大部分舆情都通过舆情处置化解回复、发布权威信息等方式及时得到解决,但也有个别因处置不及时或虚假信息传播导致问题持续发酵,对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一些网站平台、自媒体为追求点击量、关注度,无视党的纪律规矩,大肆传播负面信息和谣言,还有部分网站平台政治立场偏颇,甚至发布反社会舆论,对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冲击。
(二)社会思想观念呈现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部分群体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物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挑战。二是外来文化侵蚀较重。互联网跨越了地域的界限,使世界各地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传入到这里,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相互碰撞,外来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较大冲击。三是党员干部
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的比例不高;有的单位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不健全,未设立专门办公室;有的单位没有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分解到每个班子成员身上。四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乡镇(街道)专职宣传委员队伍不健全,部分单位未配备专职网信人员和新媒体工作人员;一些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政治素质不过硬、业务水平较低,难以适应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需要。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意识形态领域风险增多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民群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升,特别是互联网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和舆论监督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增大。如极少数人在网上发表错误言论,甚至公然侮辱、诽谤从而引发网络暴力事件,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薄弱
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是抓好党建促发展,但有些基层党组织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方面缺少有效举措,对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在阵地建设上用得少、管得松,有的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某些单位把意识形态工作当作软任务,抓得不紧不实;一些企业的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不太重视,没有成立宣传委员并明确专人负责日常宣传报道工作等现象。
(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够到位
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中,部分单位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充分理解其在维护组织稳定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及其相应的办事机构,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存在诸多不足。例如:未按照既定要求,合理分配并及时发放意识形态工作的专项经费,导致相关工作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难以有效推进。有单位未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未将其纳入到党建工作的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的体系中,忽视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内在联系,削弱了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可能性。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时,也有单位表现出明显的短视行为,缺少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措施。不仅影响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也使得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推进力,无法在组织内部营造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环境。
(四)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在当前的乡镇(街道)宣传工作中,很明显的问题就是专职宣传委员队伍的不健全性十分突出:一是部分单位未能及时配备专职的网络信息人员及新媒体工作人员,对于有效开展网络时代宣传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与新媒体已成为重要的舆论阵地,缺乏专业人员将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率和质量。二是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中,部分人的政治素质不够过硬,专业能力也存在不足。使得难以满足新时代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这要求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还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快速应变的能力。
三、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要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深化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要扎实做好理论研究阐释等工作,解好时代命题,答好时代之问。要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开发适销对路的公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用先进文化占领思想阵地。
(二)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水平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扬长避短、积极传播正能量,让主流声音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强化网络意识,加强舆情风险研判和预警机制建设,科学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依法整治各类网络违法行为特别是网络谣言行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推动主流媒体融合发展步伐。三是完善网络舆情处置流程和应急响应机制,既迅速反应、果断处理又遵循程序、依法依规。
(三)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是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当好主流意识形态的“引路人”,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二是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红色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严格规范影视文艺作品的审查播出把好主旋律影片、“主旋律”电视剧、“主旋律”舞台艺术等领域的关口;三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着力提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效果,加强党史宣传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理想信念信仰上更加坚定。
(四)夯实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基础
一是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各项工作,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阵地建设特别是加强村级党建阵地建设,确保守住守好底线;二是推进文明创建树牢“处处是景、时时文明”的理念,让人民群众在发展建设中感受到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三是深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思想政治觉悟。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确保全体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四是创新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意识形态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有效传播正能量,引导公众形成正确价值观。
(五)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是牢固树立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党管网络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坚决维护党的政治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二是坚持“两手抓、两促进”的工作方针,工作中既要注重意识形态的引导和塑造,也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措施,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在部署、落实、检查和考核等各个环节中,确保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任务同步推进,共同提高。三是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大局,明确各级责任主体职责,形成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四是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定期开展评估意识形态工作情况,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对意识形态工作中表现不佳、失职渎职的个人或单位及时进行问责,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