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中央组织部部长 李干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着眼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使命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必将有力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证。
一、充分认识新起点上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的坚实基础上,《决定》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摆在重要位置统筹谋划、接续推进,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
(一)这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特别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
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既有办大事、建伟业的巨大优势,也面临治党治国的特殊难题。从时间上看,我们党已经走过100多年光辉历程,在全国执政近75年,将长期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需要时刻警惕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从体量上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党组织532.9万个、党员9918.5万名,把每个组织建强、每名党员管好,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步调一致极为不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集中性的打扫、洗涤很有必要,但从长计议还得靠改革、靠制度。这就需要通过持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解决好“六个如何始终”的大党独有难题,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二、准确把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方向原则
《决定》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原则。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准确理解把握,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全过程各方面。
(一)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针。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为什么改”、“往哪里改”、“怎么改”的时代课题,把党的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要以此为总遵循、总依据、总指引,经常对标对表、及时校正纠偏,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必须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原则。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一定要朝着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去推进。坚持党的领导,首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要完善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推动全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必须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为重要目标。坚持党的领导,需要不断改善党的领导。现在,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要注重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使党的领导更好适应时代发展、实践需要、人民期盼。
(四)必须以调动全党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指向,是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就要通过立规明矩、奖优罚劣、激浊扬清,持续释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强烈信号,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争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带动全社会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三、全面落实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
《决定》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安排,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把改革任务一项一项抓落地、抓到位、抓见效。
(一)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理论武装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定,思想就越敏锐,行动就越自觉。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扎实开展大规模、体系化、全覆盖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学细悟蕴含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特别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精髓要义,自觉做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要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制度,认真落实领导班子读书班、“第一议题”、专题党课、专题研讨等具体制度,建立经常性和集中性相结合的纪律教育机制,把理论武装不断引向深入。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完善理论学习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立足岗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际行动。
(二)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领导班子配优建强、把干部队伍管好用好。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要聚焦解决乱作为问题,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督促引导领导干部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聚焦解决不作为问题,研究制定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下”的情形、优化“下”的程序、拓宽“下”的渠道、压实“下”的责任,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要聚焦解决不敢为问题,研究制定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实施办法,正确看待干部在履职中的失误和错误,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要聚焦解决不善为问题,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有组织有计划地把干部放到改革发展主战场、重大斗争最前沿、服务群众第一线去磨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要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保持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职稳定,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防止频繁调整滋长浮躁情绪、诱发短期行为,防止搞“击鼓传花”、“新官不理旧账”。要健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机制,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强化日常管理监督的穿透力,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