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骑手友好社区”建设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加快推进“骑手友好社区”建设,为广大骑手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决心
针对外卖骑手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市以建设“骑手友好社区”为抓手,统筹行业主管部门、街道社区和平台企业等力量,为外卖骑手提供更精准、更多元、更有温度的服务,推动他们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贡献力量。
(一)坚持分类施策,切实破解外卖骑手“进门难”。对全市居民小区进行全面排查,选取部分外卖配送站进行走访交流,准确掌握外卖骑手无法进入的小区数量、分布和原因,针对不同情形分类施策,打通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对物业管理限制外卖骑手进入的小区,由社区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或居民代表召开三方会议,根据小区居民的共同意见,为外卖骑手建立科学合理的通行方案,在不影响小区安全秩序的前提下,确保外卖骑手正常配送。比如,世纪华阳、西园甲第等小区积极与美团等平台企业合作,探索在小区主
关爱外卖骑手的友好环境。一是加强规范化管理。成立**市外卖配送行业党委,加强对外卖配送行业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引领,推动外卖配送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建立健全行政约谈制度,适时约谈外卖骑手不遵守交通规则、态度恶劣等问题突出的外卖配送平台,督促企业加强对外卖骑手的教育管理和行为约束。发布外卖骑手倡议书,引导其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网络平台配送规则和行业内部管理制度,认真遵循行业规范和从业守则。二是提供贴心化服务。成立**市外卖配送行业工会联合会,充分发挥工会服务职工、维护权益作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托社区邻里中心建设“骑手暖心驿站”123个,配备饮水机、充电线、微波炉、小药箱等常用设施,提供换电、饮水就餐、阅读休息等便民服务,打造“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急可如厕、伤可用药”温馨家园。聚焦外卖骑手子女无人看管、“用餐贵用餐晚”等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举办假期托管班、提供延时餐等方式,解决外卖骑手工作生活“后顾之忧”。面向外卖骑手免费提供体检义诊、公益课堂、法律援助等服务,开展“我们的节日”、亲子运动会、睦邻文化节等活动,丰富外卖骑手精神生活,引导他们积极融入社会。比如,**区面向外卖骑手以成本价提供0至3岁子女托育服务,通过“周周有服务、志愿来互助”方式为外卖骑手提供维权、缝补、理发等志愿服务;**区面向外卖骑手延时1小时提供“8元精品快餐”,在“717”外卖骑士节举办健康义诊、聚餐茶叙等活动,与外卖骑手面对面打交道、心贴心交朋友。三是实施多样化激励。开展“最美外卖配送员”选树活动,寻找挖掘一批外卖配送行业从业人员立足岗位、敬业奉献、服务社会的先进典型,传播行业正能量,营造尊重理解外卖骑手的良好氛围。组织外卖骑手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竞赛产生的“技术能手”推荐其参评“**工匠”或给予一定奖励,提升外卖骑手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比如,**县2023年开展了“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评选活动,选树10名“最美外卖员”、“最美快递人”等先进典型,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市总工会2024年举办了网约配送员技能竞赛,并给予前六名优秀选手物质奖励。
(三)坚持共建共享,引导外卖骑手融入社会治理。发挥外卖骑手“走街串巷、服务万家、直面群众”的独特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一是设置“社区移动网格员”。鼓励外卖骑手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协助社区发现卫生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老旧损坏、街区秩序混乱等问题,便于社区及时协调解决,共同打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比如,**区选聘50名外卖骑手担任“社区移动网格员”,通过外卖骑手提供线索已解决各类事项200多项。二是设置“社区民情收集员”。充分发挥外卖骑手流动性强、接触面广的职业特点,引导外卖骑手在配送过程中,加强对单身青年、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居民楼企业等群体的关注,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风险隐患和突发事件信息,争取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三是引导外卖骑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成立骑手志愿服务队,引导外卖骑手立足自身实际和岗位特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通过为社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提供送餐上门、送快递上门等志愿服务,随餐发放反诈骗、防溺水、垃圾分类等公益宣传页,为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二、正视问题,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外卖骑手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外卖配送站47个,外卖配送从业人员3500余名。外卖骑手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外卖配送“最后一百米”不够畅通。全市共有5031个居民小区,经排查,112个小区存在外卖骑手“进门难”问题,其中,35个小区不允许外卖骑手进入或对外卖骑手进出设置约束条件,77个小区不允许外卖骑手骑行进入。究其原因:一是出于物业管理需要。有的小区物业公司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将大门对外卖骑手“一关了之”。有的小区物业公司考虑业主对外卖骑手随意进出投诉较多,故设置繁琐的进门登记条件。二是“人车分流”设计限制。高档小区、新建小区大多采用此类模式,小区地面禁止所有电动自行车行驶,对于一些面积较大的小区,住户人数多、楼栋间距离远,外卖骑手步行送餐效率较低。
(二)外卖配送与社区管理之间矛盾较多。点外卖已成为一种便捷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外卖骑手与社区居民、物业之间的冲突摩擦时有发生,多方矛盾较难调和。有的骑手不服从小区管理规定,言语不文明、行为不规范,特别是进入小区后车速过快、乱停乱放,容易与居民、物业产生争执;有的物业工作人员管理过度、态度强势,与外卖骑手缺乏积极沟通,容易发生口角冲突。究其原因:一是外卖骑手和物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还有待提升。外卖骑手入职门槛低、工作流动性大,岗位培训流于形式,个别骑手对个人职业形象不够重视,在与社区居民、物业沟通过程中不注重方式方法,“小矛盾”容易演变成“大问题”。物业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保安受教育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甚至戴着“有色眼镜”对待外卖骑手,容易导致矛盾冲突更加激化。二是平台企业对外卖骑手的考评机制不够科学。平台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将准时率、好评率作为外卖骑手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外卖骑手一旦被认定超时后,将会受到每单40%至70%的扣款。对于因商家出餐晚、极端天气、交通堵塞等客观因素导致的超时问题或消费者的恶意差评,外卖骑手的申诉往往难以得到有效反馈,对平台的话语权较弱。在“惩大于奖”的严苛考核要求下,外卖骑手容易产生急躁情绪,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矛盾冲突发生的概率。
(三)社会各界对外卖骑手关爱不足。外卖骑手已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社会各界对外卖骑手的关心支持、理解包容还不够多,外卖骑手在服务社区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社区、物业、居民、外卖骑手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尚未完全形成。一是关爱服务不够多。外卖骑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在配送过程中享受到的饮水、充电、取暖纳凉等贴心服务较少,幸福感获得感不强。二是职业歧视仍存在。外卖骑手工作可替代性强、收入不稳定,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不足,特别是部分社区居民缺乏对外卖骑手的劳动尊重,有时还对外卖骑手提出代买烟酒茶水、倒垃圾等送餐之外的需求,如不满足就给予差评或投诉。三是劳动权益保障不到位。部分外卖平台企业未与骑手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部分采取劳务派遣或者劳务承包方式用工,由此造成外卖骑手的休息休假、劳动报酬、职业安全以及社会保险等权益得不到保障。加上自身维权意识薄弱、维权能力有限等原因,在遇到问题、出现纠纷时,外卖骑手往往处于弱势地位,维权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