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24年全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旨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推动我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盘点总结工作成效,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一)建强为民服务“红色引擎”。**区委高度重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先后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专题会、座谈会,研究部署基层治理工作,坚持大抓基层、强基固本的工作导向,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架构,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成立36个城市社区大党委、327个小区党支部、692个楼栋党小组,推选1519个党员中心户,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切实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引领者、示范者、先行者。
(二)构建多元共管“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组建区社会治理中心,形成集指挥调度、协调各方,排查研判、预警处置,分办督办、推动化解,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于一体的治理平台。借助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契机,整合司法所、派出所、劳动、信访、卫健等资源,设立乡镇(街
业律师、专家学者提供线上线下咨询服务。创新“1131”矛盾纠纷预约化解机制,推动各类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有序化解。创新“警格联动”“警民联调”“警地联接”“三联共治”工作法,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第一时间、调解处置在第一现场、吸附稳控在第一属地。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全区39个社区辖353个物业小区实现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成立小区党支部327个,组建小区业主委员会132个、自管委员会 221个。
(五)创新实践提升“治理成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细化工作指标和任务分工,搭建实战化治理平台,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龚家湾社区创新“时间银行”、心理服务等项目,引导服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茅塔乡康家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群众身边的小事为切入点,建设“三边四小园”,成为省级共同缔造活动试点。2021年**区被国家信访局授予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矛盾纠纷“1131”预约化解机制被中央政法委列为全国100个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二、认真分析面临的风险挑战,居安思危破难求变
(一)物业管理矛盾突出。小区物业管理涉及的群体广、事项多、部门多,对加强物业管理还缺乏针对性措施。物业公司的综合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序退出和强制降级机制,物业公司按照相关资质应该提供的服务与物业公司实际提供的服务有差距。部分小区业主委员会组织较为松散,物业公司与业主沟通不够通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缺失等,造成物业与业主矛盾纠纷逐渐增多。
(二)社会矛盾还比较多。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突出、交织叠加,因琐事累积易引发矛盾升级。随着各种新的利益诉求不断涌现,涉法涉诉、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城乡建设、劳动保障等问题不断增多,加剧了社会稳定的压力。
(三)经济纠纷波及面较广。**区人口密集、项目集中、经济活跃,非法集资、债务纠纷时有发生,治理难度大,引发大量社会矛盾。
(四)服务群众不够畅通。近年来,虽然在畅通居民联络渠道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搭建居民便捷议事平台,构建群众诉求快速反映通道,在“户户走到”、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大兴调查研究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但是离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厘米”仍有差距,群众诉求表达不够顺畅、部门处理反馈不够及时。
三、锚定目标巩固良好势头,抓住关键躬身实干
(一)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解决“为谁治理”的问题
一是坚持以“房”定人。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要紧紧盯住“人”这个服务主体,把服务群体情况摸准。组织公安、民政、卫健、各乡镇、街道等单位,优化包保民辅警、物业人员、社区两委工作人员、网格员等基层工作力量,落实“脚步丈量”“敲门入户”工作法,收集“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信息,精准掌握辖区所有房、户、人情况。对采集到的标准地址、实有房屋、实有人口、实有单位、从业人员等信息进行规范细分、动态管理,做到服务对象一口清、矛盾隐患一口清。
二是坚持以“格”定事。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体系,摸清网格内小区、楼栋、商户、企业和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的基本情况。在网格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各社区(村)网格平均户数300户-500户标准,结合地理位置,参考商铺、单位数量等情况,对网格进行合并或拆分,进一步优化城区网格设置。按照省委政法委、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区部门协调联动、科学规范乡镇(街道)属地管理事项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明确第一批纳入网格化责任清单事项,并建立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做到服务事项一口清、社会责任一口清。
(二)进一步聚焦高频事项,解决“治理什么”的问题
一是聚焦一老一小。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幸福食堂等多功能服务场所,为老人提供休息娱乐、健康咨询等暖心服务;摸排独居、残疾老人,加快推进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围绕全龄友好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儿童体验空间改造,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活动场所开辟儿童之家、图书馆等功能板块;加强家、校、社三方联动,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传统文化教育、义务劳动等少儿活动,凝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聚焦业教保医。建好用好“爱新驿站”,服务好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最大程度满足“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的需求。优化学校布局,深化“阳光招生”和教联体改革,创建“家门口的好学校”,增强辖区学校知名度和硬实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规范管理,深化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
三是聚焦特殊群体。做细研判,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实时动态掌握社区矫正对象活动情况,重点监管人员分层管理,鼓励和引导心理服务站等社会组织承接社区矫正心理疏导、教育矫正、技能培训等项目,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脱管、不漏管、不失控。做优帮扶,对酒驾、精神障碍等人员一对一包联,定期上门了解思想、生活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普法教育,做好兜底保障。
四是聚焦物业管理。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推动物业管理建章立制,出台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用规矩推进规范管理。加强物业行业监管,健立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实事求是公开各方物权,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交房即交权、交底,开展“红黑榜”评比,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突出示范引领,深化红色物业创建,推广物业、社区、小区业委会(自管委员会)三方“共管账户”,培育选树一批示范物业,以点带面推动全区物业服务质量提档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