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乡村振兴典型材料
今年以来,XX市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目标任务,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着力建设现代园区,加快打造产业集群,持续抓好农村改革,聚力建设和美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兴产业”搭建群众增收“大平台”。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攻方向,做大基地规模,做强主导产业,以点带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二是实施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创建昌马万亩高产优质小麦示范区,粮食播种面积达XX万亩,超额完成XX市下达任务。按照集中连片、提标扩面、水肥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创新推广“企业流转、村级托管、农户联种”三种模式,新建高标准农田X万亩,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百亩块”“千亩方”“万亩片”XX样板,高规格承办了XX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二是打造现代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做足“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以蜜瓜、蔬菜、枸杞产业为主导,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级林果产业园,发展蜜瓜X万亩、蔬菜X万亩、富硒零农残枸杞X万亩。组建蜜瓜、蔬菜、枸
建设示范村X个。二是推进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户清扫、组收集、乡拉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置模式,建成标准化填埋式垃圾处理场X座,配备垃圾拉运车X台、垃圾斗X个,聘用农村保洁员X名,农村垃圾有效处理率达到100%。加快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累计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X座,敷设排污管网x公里,管网敷设到32%的行政村,乡集镇和村中心组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推进农村厕所改造,2023年改造高标准水冲式卫生厕所X户,累计建成卫生户厕XXX户,农村常住户标准化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三是推进绿化美化。村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8%,农田林网化率达到80%以上,村庄内外适宜绿化区域绿化率超过80%。依托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和农村风貌改造示范点打造,抓好农宅后院整治,基本做到柴草不乱放、农具不乱摆、衣物不乱挂、粮食不乱存、畜禽不乱养、粪污不乱堆、棚舍不乱搭等“七个不乱”。
“促治理”构建乡村社会“大和谐”。按照“三级中心一张网”社会治理模式总要求,以“一领四强五融合”为总体思路,标准化建成市、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做实做优活力网格,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一是活力网格促治理。不断推进“D建+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依托X个农村网格,成立D支部X个,D小组X个,配备专职网格员X名,网格工作辅助人员X名,建立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网格“微单元”,确保发挥“一网多能”“共治共享”的功能。二是建好中心强载体。以“六有八化”为标准,以“实用实战”为导向,规范化建设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建成集公共法律服务、群众信访接待、矛盾纠纷调处、视频监控联网、心理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乡级综治中心X个,整合公安、综治、司法、食药、行政执法等力量进驻中心工作,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处”的目标。建立首问负责制、归口受理制、催办督办制、工作例会制、矛盾纠纷排查制、联调工作制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日排查、旬研判、月调度”的工作模式确保三级中心高效运转。三是五治融合提质效。设立“群众说事室”X个,形成“村民说事、干部领事、大家议事”的三级工作法。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充分发挥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动作用,做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化解、全链条解决”。加快推动大数据、智能化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依托“雪亮工程”、数字乡村建设,视频监控基本实现全覆盖,数据驱动、人机协同的“天罗地网”立体化、智能化的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形成。
“育乡风”打造文明风尚“大学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和培训活动,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深化典型引领。持续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挖掘农村道德领域先进典型,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X个、全国文明村X个、省级文明村X个。组织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好家风转变旧观念,培植道德实践热土。持续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主题活动,广泛宣传先进模范先进事迹,引导市民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崇尚典型,争做典型。二是深化文明实践。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毒会等“一约四会”为抓手,不断健全乡村治理工作机制,强化乡风文明建设具体实践载体。制定印发《X市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工作实施方案》、《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倡议书》,积极倡导文明乡风,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宣理论、农家小院讲故事、田间地头普科技、乡村舞台唱梦想、“民事直说”解民忧,不断增强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三是深化文化惠民。整合全市宣讲资源,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乡村大喇叭等平台,为广大群众谈D的理论、谈惠民政策、讲实用技术、谋村组发展。加强基层图书服务资源配送,深入开展“九进一创”全民阅读活动,在农村掀起“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潮,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富百姓”托起群众民生“大幸福”。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事好事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安排财政衔接项目资金X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占下达资金的X%,重点实施产业项目X个,培育枸杞X万亩、蜜瓜X万亩、蔬菜X万亩、制种X万亩、优质饲草X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X万亩,肉羊、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X万只、X万头。二是大力发展务工经济。健全完善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参加务工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户增收能力,多渠道稳定增加农户收入。采取“外地输转”和“就近务工”相结合方式,组织动员农村闲置劳动力外出务工,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X万人次以上,实现劳务收入X亿元以上。三是积极盘活资源要素。通过加快土地流转、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入股分红比例等措施,不断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新增流转土地面积X万亩以上,全市土地流转累计面积达到X万亩以上,土地流转收入达到X亿元以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财政帮扶资金、其他涉农资金等折股量化到户,利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发展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向农户分红。四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围绕落实惠农补贴、金融扶持、民生保障等政策措施,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棉花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类惠农补助资金X万元。强化金融政策扶持,发放“产业贷”X亿元,扶持X户农户发展种养殖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落实好农村低保、养老金等政策,积极争取民生保障普惠性和兜底救助类等政策措施,对生活困难的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农户给予相对稳定的救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