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粮食生产暨治理耕地抛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继2月24日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市委、市政府在3月1日又专门召开全市粮食生产暨治理耕地抛荒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也在3月2日召开全省春耕生产暨耕地抛荒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为贯彻落实上级专题会议精神和省委书记在X考察调研讲话精神,县委决定今天开会专题研究部署全县粮食生产和耕地抛荒治理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县委经济工作、县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3年全县粮食生产、耕地抛荒治理工作,研判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部署2024年粮食生产和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刚才X副县长就全县粮食生产工作作了报告,X部长就耕地保护与恢复进行了安排部署,都讲得很好,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维护粮食生产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解决好14亿多人吃饭的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县作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任何时候都要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这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
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2022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用中国种子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等等。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工作,特别是X书记3月28-29日在X调研考察时强调,粮食是农业的根本,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该种粮食的田地一亩都不能种别的,田地每一亩都不能丢。全县上下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做好新发展阶段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各项部署要求,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为“中国碗盛满中国粮”贡献X力量。
(二)我们要把维护粮食安全的现状弄明白。2023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的严峻形势,全县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巩固发展双季稻和高档优质稻,大力发展旱杂粮,完成粮食播种X万亩,总产X万吨等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发挥了“基本盘”和“压舱石”的作用,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实现了全县“三农”工作“十四五”良好开局。成绩来之不易,县委予以肯定。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们面临的粮食生产形势和挑战还很多,具体来讲是“四低一减少”:一是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低。近年来,虽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加大,粮食生产的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明显落后于实际需求。一些缺水少水地区、易涝易渍地区、边远高寒山区,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低。2023年全县水稻机械化率X%,玉米机械化率X%,而在2022年底,全国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的机械化率已经超过80%,我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升粮食耕种收机械化程度任重而道远。三是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低。虽然我县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逐年增多,涌现了一批种粮大户,但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滞后,与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四是抛荒耕地复种意愿低。复种是耕地抛荒治理的关键一招,由于受耕种条件、比较效益、劳动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农民和主体复种意愿普遍反映较低。五是耕地面积正在减少。2023年第三次国土调查公布显示,全县的耕地面积为X万亩,相比第二次调查的X万亩,减少X万亩,保护耕地和治理抛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对此,全县上下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着力加以解决。
(二)我们要把维护粮食安全的出路想透彻。要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对标上级下达的任务,确保如期完成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任务。要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坚决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着眼多元需求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利用好各类农业资源,做强“X”区域公用品牌,加快“X、X产业建设”,稳定X、X等产能。要推进服务组织现代化,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划算的事交给社会化服务组织,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推进农业管理现代化,加强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培训,促进管理现代化。要推进农机装备现代化,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着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推进农村金融现代化,落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支持服务政策。
二、瞄定年度目标,狠抓重点难点,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的工作任务
今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关键之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做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时间紧迫、责任重大,我们要紧紧围绕年初县委农村工作会上定的“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X万亩、实现总产量X万吨;守住耕地红线,坚决完成剩余X万亩抛荒耕地治理,完成X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等”目标任务,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工作,为稳定“三农”基本盘,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一)要用“抓铁有痕”的力度确保粮食生产的稳量增效。稳面积是前提。要严守红线,确保水稻功能区种上水稻,防止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非粮化”、遏制“非农化”。要利用旱地、高岸田、天水田、渗漏田和不适合种植水稻的严格管控区等资源发展旱粮生产,稳住耕地面积。稳产量是关键。要围绕粮食产量,锚定年度任务,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层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要做好种子、农资等保供,不误农时抢抓春耕备耕。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推广丰产性能好、抗逆抗病虫、适宜机械化、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新品种,提高单产。要实施“多播一斤种,增产一担粮”行动,保证丰产需要的基本苗。要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控,实现“虫口夺粮”。增效益是核心。要以高品质、高效益为核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农田变良田。要推广高档优质稻品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综合提质增效技术,降低耕作成本,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要推进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提高粮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注重粮食品牌培育,叫响“X”稻米品牌,推动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二)要以“久久为功”的意识坚守耕地保护的底线红线。要守牢保护红线。要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健全耕地保护利用全程一体化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管理机制。按照“先永久基本农田、再生态保护、后城镇开发边界”原则,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要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要绷紧制度约束。严格执行《关于稳定粮食生产实施代耕代种严禁耕地抛荒的指导意见》,在不改变承包农户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实行由村集体负责组织第三方代耕代种,安全利用好受污染耕地。要落实好“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不折不扣完成X万亩新增耕地和X万亩耕地抛荒治理年度任务。要巩固治理成效。要统筹治理与发展,活化闲置土地利用,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抛荒地利用。要加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耕地保护补偿和利益调节工作。要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杜绝以发展产业、设施农业的幌子乱建乱搭“大棚房”,严防“大棚房”问题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