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拥抱新形势 挑战新任务 对照新标杆 践行新观念
乡村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如何改变传统的老观念,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需要摒弃过去的保守思维,积极拥抱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一、扎实开展校长教师“大比武”活动,应对教育发展新形势。
本学期来,县教体局开展了“千名校长、万名教师”大比武活动,该校积极响应,充分准备。我个人首先报名参加镇中心校组织的“千名校长大比武”活动,一身作则、率先垂范。随后,又带领教师积极参加学片公开周活动。联系刁河、杜岗兄弟学校,深入课堂观摩学习,实地操练,点评指导,出谋划策,为教师基本功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极大的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参加“大比武”的过程中,我和全体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改解决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的问题。参加此次活动也让我对新课程和新课改有了全新的认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教育为指挥棒,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符
在办学思路上,我联系周边兄弟办学名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让教育名家为我校发展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同时也会协同镇、县主管教育领导,申请改善办学条件资金,硬化办学设施,提高教师素养,积极改善和提高办学软硬件,力争把学校办成本镇强校,县域名校。
教育教学上,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开展好扩大阅读活动,养成教育活动,书法练习活动。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红色经典教育,让学生走进街头巷尾,深入到敬老院,居民小区,革命纪念地等场所,打扫卫生,慰问孤寡老人,讲述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用事实去说话,用活动去感染,用事迹去激励,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涌动出学习动力,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素质教育的性质不是一种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它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使每个学生特长都能得到发挥,真正体现发挥潜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思想。
四、以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践行教育新观念。
任校长以来,我坚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先后为学校谋取30余万元的改善办学条件资金,极大地硬化,美化,亮化了学校的办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工作上,我脚踏实地,务实拼搏,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带领教师和学生严格遵守上下班纪律,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要成绩,取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成绩。学校先后被镇中心校评为全镇扩大阅读和阳光大课间展示活动“一等奖”,镇作业训练调研“先进班集体”、“先进学校”、“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新时代,乡村教育要摒弃陈旧的教育作风,积极倡导创新、务实、开放的教育理念。乡村学校要鼓励教师敢于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勇于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都表现为不同的教育观念,即教育观念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因此在教育观念问题上,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的更新,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
当今世界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更新异常迅速,因此对于一个受教育者来说,愈来愈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有待其走出校门,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继续学习来获得。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跟得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学方法也需要有个根本性的变革。传统那种学生听、教师讲的“满堂灌”,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的做法必须逐步改变,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总之,乡村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拥抱新形势、挑战新任务、对照新标杆、践行新观念,就一定能够推动乡村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