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境电商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报告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商平台达成交易进行电子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电商物流及异地仓储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性商业活动。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内生产要素成本攀升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传统货物贸易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贸易形态,以其灵活多变、高交易效率、低交易成本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用户的首选购物方式。2022年,跨境电商销售额占全球零售总额的近20%。eMarketer预测,到2026年在线销售部分的销售额将占全球零售总额的近1/4。
1.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自2015年国务院批准杭州设立全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我国跨境电商综试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11月,国务院已分7批次在全国165个城市开展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覆盖了31个省域。跨境电商综试区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的跨境电商保持强劲增长,近五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规模增长了近10倍。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含B2B)2.11万亿元,增长9.8%。其中,出口1.55万亿元,增
商持续健康创新发展。
1.2全面推广实践创新经验
2017年10月,商务部等14部门正式印发《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探索形成的成熟经验做法的函》,将第一、第二批设立的13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在“六体系两平台”形成的12个方面的成熟做法(如简化通关手续、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品牌建设等)向全国复制推广。此外,其他跨境电商综试区“六体系两平台”也有一些新的探索和做法,有力支撑了中国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在“六体系”构建方面,具体实践包括:一是构建信息共享体系。例如,北京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汇聚各类政务数据和商业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数据有序流动和按需共享。二是创新金融服务体系。例如,上海支持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企业以银行保函替代保证金的方式向海关提交税款担保,拓宽信用融资渠道。三是建设智能物流体系。例如,北京海外仓企业通过创新发展数字技术提供依托海外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全球多仓多站点协同服务、自动化无人仓储服务、智能预测补货服务等多元化服务,提升了海外仓的运营效率。四是建立跨境电商信用体系。例如,杭州建立跨境电商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电商主体身份识别、电商企业信用记录查询、商品信息查询、货物运输以及贸易信息查询等信用服务。同时,建立监管部门信用认证和第三方信用服务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施信用负面清单管理,采取分类分级信用管理方式,保障跨境电商良好发展环境。五是建立全口径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例如,北京依托跨境电商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和风险防控等功能,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订单、运单、支付单“三单”信息全统计。通过对品类、国别、消费者分布等特征进行全分析,对“B2C进出口”“B2B进出口”情况进行全展示,对非法刷单、二次销售、虚假发货、虚假出口等行为进行监测预警,多层面、多维度反映跨境电商运行状况,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定制查询、实时分析和决策辅助服务。六是建立风险防控体系。例如,广州南沙建设全球溯源中心,实现跨境电商商品订单、支付单、物流单、仓储单“四单对碰”,确保商品价值信息真实传递。
在“两平台”建设方面,具体实践包括:一是完善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平台。例如,北京综合服务平台打通“关”“税”“汇”“商”“物”“融”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有序流动和按需共享,为跨境电商统一通关申报查询、商品溯源和仓储物流管理、无票免税、所得税核定征收等监管服务流程提供数据支撑,为企业办理跨境电商收付汇、融资等金融业务提供信用评估支持。二是打造跨境电商线下产业园区平台。例如,广州、北京结合空港、陆港区位特点,依托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发挥保税政策、监管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跨境电商保税进出口业务。
2.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虽然在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和模式创新实践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也应该看到该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不过20余年,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并不能掩盖其存在的问题。
2.1跨境电商行业生态环境有待完善
一是合规化发展问题凸显。刷单、刷好评、商标侵权等知识产权问题突出,2021年亚马逊封号事件对跨境电商行业影响重大,受严重影响的企业占比高达11%。这些企业基本都面临裁员、资金链断裂、账户无法汇款等问题。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目前跨境电商企业产品类型相对单一,产品同质化愈加严重,这也是导致行业竞争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强烈的竞争引发价格战、互相诋毁、侵权等恶意行为,削减行业利润和竞争力,破坏整体生态环境。
2.2跨境电商企业对国际经贸规则掌握程度不够
由于全球电商行业发展繁荣、利润丰厚、未来可期,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税收、知识产权、产品安全和绿色环保等方面提出更高的标准,并通过长臂管辖将国内政策渗透到国际和区域规则之中,企图建立监管全球电商发展的国际数字经贸规则体系,以此获得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等行业发展的优先权和主动权。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由于缺乏全面的统筹规划,市场交易规则尚不完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相关专业人才缺乏,跨境电商企业在国际经贸往来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2.3大型综合性跨境电商平台相对缺乏
大型综合性电商平台以电商业务为核心,涉及金融支付、物流运输、综合服务等众多业务,进而构建起完善的电商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已有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唯品会等众多大型综合性电商平台,但是缺乏像亚马逊那样的大型综合性跨境电商平台。大型综合性跨境电商平台相对缺乏,会对跨境电商的产业集聚、主体培育、品牌推广、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诸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2.4跨境电商行业要素成本大幅增长
跨境电商涉及园区建设、物流仓储管理、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的投入。随着要素成本的上涨(厂房用地、办公用地、人员、机器设备等),企业综合成本也越来越高,开办和运营跨境电商企业将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对跨境电商行业的众多中小微企业尤为不利。而且随着环保标准逐渐提高,实体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在上涨。此外,跨境电商行业涉及诸多专业和领域,无论是综合型还是专业型的人才都十分缺乏,导致用工成本也快速增加。上述这些问题都将导致跨境电商行业未来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3.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前述存在的问题,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重发力,以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3.1健全制度体系,营造良好行业生态环境
一是要持续推进跨境电商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做好跨境电商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刷单、刷好评、侵犯知识产权等不当或违法行为,促进行业合规化发展;二是加大对跨境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对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和创新实力的跨境电商企业,要对其加强孵化、培育和引进,从而推进行业的良性竞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