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局2024年工作计划汇编(4篇)
目录
1.市商务局2024年工作计划 2
2.市商务局2024年政务公开工作计划 12
3.县商务局2024年定点帮扶工作计划 13
4.县商务局2024年普法工作计划 16
传统欧美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扩大东盟、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展会,赴东盟、土耳其等地组织自办展、展中展,以抱团参展形式不断扩大XX特色产品影响力。打造服务体系,完善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在境外建设海外仓,开展外贸综合服务,设立品牌直营店、培训中心、售后服务中心等营销服务网络;加快海外联络点布局,充分发挥境外越商、驻外机构、海外中资企业协会作用;健全“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多部门对外投资事前会商和事后联合监管制度,打造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助力企业防风险,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险覆盖面。
3.聚焦业态创新,推动试点升级。加快海外仓布局,鼓励我市传统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和物流企业等各类主体参与海外仓建设,引导企业上线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全年力争引育海外仓企业超30家。完善外综服平台功能,重点培育一批服务能力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现市级外综服企业对于区、县(市)的全覆盖,评选一批省级、市级外综服平台。迭代市场采购试点建设,千方百计扩大市场采购经营者队伍,引进优质采购商资源,推动本地特色产业集群出口。加快本地集货仓、组货拼箱场地建设,大力招引市外、省外组货人到绍设仓组货。推动钱清铁路货运场站建设,充分发挥铁路监管点和海铁联运优势,提高报关运输时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丰富贸易形态,组织企业申报二手车出口许可证,推动我市二手车向新兴市场出口。探索发展大宗贸易、转口贸易、离岸贸易和保税维修等新增长点。
(二)筑实数字贸易强赋能促融合之基
4.聚焦数智赋能,推动服贸跃升。增强竞争优势,完善月“预测+调度”、季“分析+通报”机制,健全服贸统计监测体系。建立完善重点服贸企业库,全年新增服贸实绩企业100家以上。优化服贸发展环境,制定支持会展业发展政策、修订服贸惠企政策。推动数字转型,促进数字技术赋能服务贸易发展,引导传统行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全力争取省级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项目、省级数字贸易示范基地、展会服务便利化试点申报、创建,深入挖掘我市数字化引领、传统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创新成果、案例,争取省政策资金,助推我市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5.聚焦数实融合,推动跨境提升。梯度壮大跨境电商主体,推进“内促转型、外引强企”计划,着力引进平台型、垂直类优质跨境电商项目,持续开展“一店一品一站”行动,全年打造年销售规模逾亿元的“金牌卖家”20家以上,新增开展跨境电商应用企业200家以上,争创省级跨境电商出口品牌2-3个。打造跨境电商一站式供应链,推动“产业集群+供应链”融合发展,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服务走出去”“品牌走出去”的转变。重点打造柯桥家纺产业带东南亚居家市场供应链搭建项目。拓宽跨境电商新业务,推动综保区跨境电商中心成为XX综试区重要展示窗口,支持在综合保税区内建设跨境电商“退换货中心”,探索开展“保税仓+直播”“保税分装+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支持柯桥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园区迭代升级。
(三)筑实国内消费固元气提动力之基
6.聚焦队伍结构,加强主体引育。做大主体规模,聚焦终端型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电商等商贸业重点领域,有序推进新增入库纳统。实行商贸项目投资推进季度晾晒制,力争年度投资额超过110亿元。加快落地推项目,市县两级定期开展走访,打造“一站式”服务机制。做实主体服务,结合我市商贸发展实际、上级政策和行业变化导向,强化“1+9”政策年度迭代更新。积极探索各区、县(市)自行出台实施细则。坚持需求导向,多种途径、多措并举吸纳企业建议。做优监测机制,完善商贸领域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更新升级样本库。科学设置目标,针对区、县(市)规模、基数、支撑因素等实际情况,差异化设定商贸业重点指标任务,并适时动态调整。
7.聚焦多维供给,加强消费促进。打造消费场景,加快步行街等特色场景打造,开展全市第二批高品质步行街和首批特色街区创建,实现各区、县(市)高品质步行街全覆盖。以解放路“唤醒计划”为试点,鼓励各区、县(市)聚焦1-2处传统消费场景。搜集、推广夜间经济成功案例,修订完善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推动夜间经济加快发展。塑造消费品牌,以“越惠悦生活”为主线,持续打造春季·消费促进月、夏季·暑期来消费、秋季·金秋购物节、冬季·春节过大年的四季主题活动。鼓励各地打造1个以上本土特色消费子品牌,积极承接市级及以上消费促进活动。争取承接省级活动落地我市1场以上。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商协会作用,探索市场化运营。讲好本地故事,推动老字号品牌发展,摸清现有老字号底数,开展“讲好老字号故事”宣传活动,完善提升全省首个“老字号数字传承馆”,推动老字号立法实质进展。打造XX菜金字招牌,开展“一会一馆一对话一榜单一品牌”五个“一”建设。
8.聚焦流通发展,加强体系建设。“试点化”布局,推动城市商业触网升级,深度打造15个省级、市级便民生活圈,力争创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省级试点2个以上。推动县域商业体系试点示范,高标准建设县域商贸综合体、乡镇商贸服务中心10个,新增农产品生鲜冷链零售网点50个,新增县域商业体系省级示范试点1-2个。“一体化”发展,加强典型引路,开展新一轮领跑者企业摸排申报,力争提前完成100家任务;计划在国内自办展中设立内外贸一体化专区,积极推动国内信保政策出台,协同开展“三同”业务培训,鼓励外贸企业进驻浙江“同线同标同质”在线平台。“示范化”帮扶,以创建消费帮扶示范城市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批优质消费帮扶展示馆,在全市形成一批消费帮扶展销平台。借助“消费帮扶联盟”,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越嘉有味“两地仓”,降低运输物流成本。全年力争实现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3.3亿元以上,山海协作工程消费帮扶3500万元以上。
9.聚焦消费热点,加强模式创新。壮大新型业态规模,持续培育省级直播电商基地,持续招引优质MCN机构、头部主播入驻。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大力实施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百千万亿”行动计划。创新举办“年货越纷呈、绍式过大年-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工坊促消费”“美好生活浙播季”四大网络促消费活动。夯实农村电商基础,深化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强化市县联动和部门协同,开展我市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专项整改。推进浙江省电子商务专业村、示范村培育建设工作。推动电商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联合邮政建设一批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提升公共寄递物流服务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四)筑实经贸合作结硕果出新效之基
10.聚焦“地瓜经济”,加快高水平走出去。落实“丝路领航”计划,大力培育跨国公司,落实“丝路领航三年行动计划”,多部门联动,重点跟进“行业领头羊”“隐形冠军”,完善跨国公司培育数据库,争取纳入省级拟培育名单企业不少于15家,鼓励企业做强XX“总部功能”,建设全球管理中心、利润中心和研发中心。力争新昌县入选省本土民营跨国公司总部集群。深化“联盟拓市”工作,推动XX建筑业企业与省属国企加强合作,承接更多国企资源。鼓励风行电力、精工绿筑等XX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领域“国”“民”合作拓展市场,带动装备、设备出口。聚焦强延链补链需求,支持企业有序开发境外矿产资源能源,探索拓展“资源回运”模式;鼓励企业探索以“投建营”“对外设计咨询”等新模式承揽境外工程。建设国际合作试点,有序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协同推进浙江(新昌)境外并购产业合作园、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XX联动区(新昌)建设。推动新昌县“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合作试点”建设,引导特色产业并购回归。积极推进海亮境外工业园建设。
......